湾区眼,拍广州!“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粤港澳摄影家拍摄活动在穗开镜如果说时代的亲历者用故事铭记时光,那么一座城市,用什么记录岁月的变迁?北京路古道、十甫路、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在广州,一街一巷都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
广州塔、海心桥、广州大剧院、广州文化馆新馆……一座座新建筑拔地而起,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这些建筑,就像凝固的音乐、时代的印章,记录着这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伟大历程,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它们不仅承载着城市独有的记忆,还共同见证、推动城市的发展3月24日上午,“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粤港澳摄影家拍摄活动采风开镜仪式在广报中心举行该活动旨在通过粤港澳三地摄影家的多元视角和影像语言,记录广州百年老建筑、新地标的变化,生动反映时代面貌更迭和羊城发展变迁。
活动作品将于今年底集结成画册,并在广州和香港举行主题摄影展本次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香港中联办宣文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香港文联、澳门摄影学会、适马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支持,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协办。
来自广东省新闻办、香港中联办广东联络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广州市委宣传部,以及香港澳门相关机构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负责人出席采风开镜仪式作为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牢牢把握多重利好叠加的战略机遇,合力推动硬联通更加顺畅、软联通更加高效、心联通更加紧密。
“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主题活动,再次演绎出大湾区文脉相亲、语言相通、地缘相近的人文优势和创作潜力以建筑变迁和照片光影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广州路径当前,广州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加强高水平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不断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通过照片的“光”和“影”,让市民了解建筑的“变”与“不变”,感受城市的发展变迁,体味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广州路径,向世界传播好湾区声音、中国声音。
用三组数字诠释活动亮点以广州故事凝聚湾区文化基因“从流花展馆到琶洲会展中心,见证着中国经济腾飞的非凡进程;从环市东CBD到珠江新城CBD,见证着城市天际线的持续刷新;从广州火车站和新白云机场,见证着一代代眼中有光心里有梦的奋斗者东南飞……”仪式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用三组数字介绍了活动的筹备情况:“100+” “30+”和“2+”。
三组数字分别指的是活动先期挑选的广州百栋老建筑和新地标,此程采风邀请的30位粤港澳摄影家,和今年年末在广州和香港举办的两场主题摄影展,以及未来在活动带动下期待有更多摄影家参与、拍摄更多建筑物,通过广州故事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故事、湾区故事,进一步凝聚三地共同的文化基因。
“优秀繁荣的文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既是明媚亮色,也是醇厚而坚实的基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期待,这场历时十个月的行摄创作活动,不仅可以回溯改革开放45周年一路走来的发展奇迹,更可以在未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以眼为镜一起来看广州之变↓↓↓交通枢纽之变1974年,广州火车站正式开站上世纪80年代,广州站成为奋斗者们来粤追梦的第一站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乘飞机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选择2004年,广州旧白云机场腾退,。
新白云机场正式启用运行2018年4月,新白云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构筑起一个恢弘大气、通达全球的超级航空港口广交会之变1957年春天,第一届广交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周恩来总理亲自定下展会的简称——广交会。
1958年~1973年,转移到原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举行1974年3月,广交会流花路展馆于当年春交会开幕式启用当时展馆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经过多次扩建,展馆最终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
2008年9月,第104届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这是广交会第四次迁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琶洲已经成为会展的代名词CBD之变珠江江畔的长堤曾勾勒出广州第一道近代城市天际线兴建于1918年的南方大厦
,是当时华南最有名的百货公司,承载着广州人最早的摩登记忆1937年夏天,爱群大酒店建成开业,曾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都是广州第一高楼1991年,广东国际大厦在环市路拔地而起,这座200.1米高的大厦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被广州市民亲切地称为“63层”。
“63层”与附近的友谊商店、花园大酒店等著名的商旅地标形成的环市东路商圈,是当年广州的CBD1997年,中信广场竣工,凭借391米的楼高一度成为“亚洲第一高楼”以中信广场为中心,市长大厦、维多利广场等天河北写字楼集群崛起,城市新中轴线雏形初现。
进入21世纪,珠江新城从荒芜平地到高楼林立,广州迎来CBD的又一次变迁高耸入云的广州塔、相对而立的东塔和西塔撑起新中轴线的另一端桥之变1933年,广州市区内第一座跨珠江大桥——海珠桥,完工通车1967年,在海珠桥以西的白鹅潭畔,广州第二座跨江大桥——。
人民桥建成1988年,广州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斜拉索桥海印桥建成2021年,广州首座横跨珠江的人行桥——海心桥正式开通,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摄影家代表:用手中镜头、影像语言。
记录伟大时代广州百年百栋建筑,标示着不同的年代,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摄影家们将走近各栋建筑物,尽可能地运用摄影的语言,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表达,描绘和呈现百栋大厦的光与影,让更多人能看到时代的变迁。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为摄影人提出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我们愿意用手中的镜头、用影像的语言,记录和展现这个伟大的时代。”摄影家代表,香港文联理事、中摄协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陈炳忠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邓潇丽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苏俊杰、黎旭阳、李波、 廖雪明、莫伟浓、王维宣、李波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部分来源:广州铁路、白云机场、广交会新闻中心、广州日报资料图、视觉中国
SVG效果:黄紫玮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