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在语言学中创造了“共时”与“历时”这一对概念他认为,语言学应去除时间因素的干扰,语言学家解析某个词的意义时并不需要借助词源,而只需要从当下语言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来描述不管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如何,他对共时与历时的区分,与他对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的区分一样,都是极为重要的。
共时与历时的区分,价值更是超过了语言学领域,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认识方法我们最经常的认识活动,不是基于时间的遍历性,而是基于时间的当下性,也就是说,不是基于历时,而是基于共时原因在于,我们的生命现实地活动在此时,我们要处理的问题现实地展现于眼前,我们的经验和理解也现实地来自于当下。
然而时间的深度、遍历性无论对语言学还是社会学甚至对自然科学来说,仍然可以说至关重要历史既是认识的方法,也是意义的总体共时性所展示的现实剖面,也属于历时性中某一瞬间的面相我们已经说到,现代时间具有作为自变量的特征,它是一种抽象时间,是抽离了各种具体对象的一种共同性质,用以衡量事实、事物、事件等的时间特点。
而传统时间观念与自然融合,来自于日月星辰的运行、风花雪月的变化,这些都是具体的,冬季的一天与夏季的一天长度不一,但都是一天,自然时间与其说是一种尺度,不如说是事件的刻记那么历史呢?它不是测量性的尺度,而是包纳所有事的历时性的总和。
当我们从生产与劳动的时间性去展示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资本等事物的本质时,我们是在抽象时间的维度考察事物的共时性而当我们从历时性的维度去考察事物时,得到的就是一部以不同社会形态连结起来的人类历史,这部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抽象时间是一种现代时间观念,历史进步论也是一种现代时间观念抽象时间框架下,我们对现代社会形态进行共时性考察,这里面当然也包含着事物的运动、丰富的现象,但就时间本身而言,它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是抽离内容因而不具备时代感、方向性的。
历史时间与之相反,它是具体的,是时与事、人与社会的总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方向性,显示了“历史运动”的轨迹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抽象时间视为一种分析性和微观化的认识框架,而把历史时间视为一种综合性和宏观化的认识框架。
在抽象时间下,生产、劳动、价值、商品、资本等研究把全体剖析为要素,而在历史时间下,我们考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社会文化、观念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统治方式等等,这些运动和变化的东西,交织构成了历史全貌。
在历史维度,时间才真正运动起来,得以成为“时代”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不是现代才开始,但现代历史时间观与传统认识中的历史时间很不相同现代历史时间观不承认“天不变,道亦不变”,不认为世界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不认为历史变化不过“城头变幻大王旗”,而是相信历史是人类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自我创造,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只要人类还在,历史就将不断前进,历史无所谓终结。
(作者: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编辑:张靖】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