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时15年!今日正式发行为时代抒华章为历史留印记历时15年编修完成的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连江县志(1991-2005)》今天 正式发行!《连江县志(1991—2005)》是2001年出版的《连江县志》的续志,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连江县编纂的第二部志书。
该志共39篇170多万字,全面系统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连江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紧扣时代特点、突出改革成效,彰显了全县人民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拼搏精神,是连江文化事业建设的重大成果。
11月13日,《连江县志(1991—2005)》发行仪式在县人民会堂举行,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高锦利、副主任叶红,县委副书记黄齐秋、副县长叶居信出席仪式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负责人、 参与县志修编的工作人员等。
参加仪式 高锦利对连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史志工作表示感谢,并对连江县志史志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求 他指出, 地方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作为历史智慧的结晶,其“存史、资治、育人”功能在当代社会日益彰显。
高锦利强调, 修志工作永远在路上,即将开始编修的三轮县志要在二轮县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分析和认识存在问题,寻求更科学的记述内容和编纂方法,使志书质量不断提高黄齐秋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连江县志(1991—2005)》的发行表示祝贺, 。
感谢编修人员的倾力付出他 指出,编修地方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泽后世的文化基础工程,要充分认识编修地方志书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修志为用”的指导原则,充分利用好志书资源,促进各方面工作开展,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要以此次出版发行为新起点、新动力,努力推动连江史志工作开创新局面黄齐秋希望,从事编史修志的老同志要继续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指导年轻人尽快成长年轻人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刻苦勤奋,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使编史修志这项重要事业长盛不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叶居信主持发行仪式 县志主编(原县方志办主任)张平官就《连江县志(1991—2005)》的编撰工作做了介绍 会上,县委党校、教育局、档案馆等单位接受赠书一起了解下《连江县志》发展时间轴☟☟☟连江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建县(史称温麻,唐改连江),至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知县陶武才开始组织编修《连江县志》。
仅几卷初稿,未刻印成书至咸淳八年(1272年)由知县宋日隆监修成书,距建县,时间跨度达990年,前后编修时间达60年但可惜这部首修县志已散佚无存乾隆、嘉庆、民国县志(1740-1933)自宋、元、明、清至民国,连江虽然历代均有修志,前后共编县志13部(其中官修7部、私修6部),然而迄今留存下来的仅3部(均为官修),即清乾隆五年(1740年)《连江县志》13卷,清嘉庆十年(1805年)《连江县志》10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连江县志》35卷。
1984年,连江开始编修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连江县志》,2001年正式出版发行该志记事时限从晋太康三年(282年)到1990年,时间跨度达1700多年2005年3月,连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启动 《连江县志(1991—2005)》
编修,2020年出版发行 该志记事时限为1991年到2005年倾听连江历史全面了解连江往昔岁月☟☟☟第一部《连江县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连江县第一部县志该志记事,上限为晋太康三年(282年),下限为1990年。
按事业横分门类,按时间纵向记述,全面记载了连江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连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曾 获评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福建省地方志工作优秀成果 一等奖
了解连江,认识连江鉴往知来,把握现在在此特别感谢陈高书、张平官、潘伯农、陈扬挺等连江县志主创人员付出心血和努力,给连江留下丰厚的财产同时,你们也是我们连江最宝贵的财富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来源:黄祥贺
新媒体编辑:山乔原创投稿邮箱:3150816079@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