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食物的世界里,盐是最基础的调味品俗话说“天下百味,盐是第一位”,盐能够增加食物的可口程度,也是老百姓厨房里最常见的调味料现代社会,人人都能走进超市,买上一包盐,购买过程极为简单,但是在古代社会,买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卖盐就更不简单了。

古代从事卖盐工作的人,被称为盐商,他们不仅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还需要对官府的运营负责因为盐铁官营制度的缘故,盐商需要向政府缴纳大量税费,如此才能正常进行交易活动在官僚资本日益发展的清朝,盐商逐渐成为地方性质的财阀,清朝盐商有着怎样的生活环境?这一行当又是怎么从兴盛走向衰落的?。
缴纳赋税,承担责任早在汉朝时期,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统治阶级就确定了“盐铁官营制度”。盐和铁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物什,市场极为广阔,几乎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是盐铁的消费者。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这两大行业如果垄断在私人手中,那此人必定会在短时间之内积聚大量财富,甚至会对国家财政产生极大的冲击专制主义政权绝不允许私人财产势力无限壮大,更不愿意眼睁睁放过两大利润如此之高的产业。
因此政府将盐铁销售的根本权力紧紧攥在手中,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后来到了唐宋时期,社会氛围进一步开放,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民间各类交易也逐渐增加。其中,就包括盐铁以及酒茶这类早先官营的产业。

民间从事盐铁营生的商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得上是朝廷的经销商他们虽然可以直接与顾客产生供需关系,但他们还需要对政府负责,定期缴纳固定比例的税费由于盐是薄利多销的商品,所以其中的利润空间极为庞大,到了清朝,盐商就成为了社会缴纳赋税的主体力量。
他们上缴的税费,数量极为可观,用处也极为广泛,政府的日常开销,很多时候都需要盐商赋税来覆盖官员每个月的月俸,日常工作开展需要的成本,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缴纳的费用,零零总总算下来,实在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而这些费用,盐商缴纳的税费基本上都能覆盖由此可见,盐商已然成为了掌握社会80%财富的少数分子清朝时期,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官僚资本,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商业资本直接和政府分配的权力挂钩。
更具象一点来说,就是盐商只要缴纳足够数量的税费,就能够从官府处获得分配的官职普通百姓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一官半职,而盐商只需要交钱,就能获得官位,这一现象,堪称社会的退化交钱做官,同传统的买官卖官又有所不同。

买官卖官的交易过程中,财富都进入了某些特权阶层私人的口袋当中,这也是法律严禁发生的交易但交钱做官,却是得到政府承认的交易,财富都会从盐商手中流向政权中心,盐商们光明正大,实现阶级跨越政权与金钱相结合,促使官僚资本主义进一步壮大,从本质上来看,这已经与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背道而驰。
清朝的盐商和现代企业家一样,在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经济利益之后,便会寻求社会价值的突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一些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领域,他们会主动捐钱,捐赠各项物资,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也拉近与官府之间的距离譬如清朝军队练兵,过程中的一切开销,都由盐商负责他们的练兵和我们今天的军事演练十分类似,开销极大,盐商们虽然会心疼白花花的银子,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仍然分得清什么最重要。
除了军队练兵,国家兴修水利工程、贴补农业发展、救灾赈灾之时,盐商们都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久而久之,政府对于盐商的经济依赖性越来越强,盐商出手的金银,直接关系着国家关键领域的发展。

经由这一途径,盐商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在地方上,他们甚至形成了独立于官府的权力体系这种特殊的资本社会现象,与如今韩国等地的财阀制度特别相似在地方福利性事业和公益性事业上,盐商也没少出钱出力商人们往往会比普通老百姓更加迷信,或许是因为他们更接近财富中心,所以也就更相信玄学的力量。
他们认为,在公益事业中捐钱捐物,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积德,也能得到上天的庇佑。日后,他所操持的产业必然会更加兴盛。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他们会自觉自愿地拿出一部分利润,投入当地的福利和公益事业当中比如兴办学堂,这就是盐商们最常做的事情学堂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地方,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
公益性质的学堂,能够降低入学的经济门槛,让那些渴望读书的寒门学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有些学子,或许就能因为公益学堂而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朝廷的栋梁,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兴办学堂,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另外,修桥修路,修缮寺庙,施粥赈灾,这类事件中,人们总能看到盐商们参与的身影当他们的个人财富达到预期后,他们便不再只满足于对个人价值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裕之后,盐商们也愿意“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政府支持,扶摇直上清朝盐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其实,这与朝廷的扶持和官僚资本的帮助有很大关系。朝廷的运转直接与国家的政治情况挂钩,老百姓生活的好与坏,都归政府负责。

若是老百姓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不信赖政府的政治能力,那整个国家的政权将变得岌岌可危盐业发展,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毕竟,盐是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商品在社会出现乱局时,比如说王朝末年,又或者说政权尚不稳定时,比如说王朝初期,种种经济贸易都会受到影响。
盐业作为国家命脉型产业,自然也会遭受极大的冲击各大产盐地区,没有得到系统规整与管理,产量有了明显下滑,整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及时拨乱反正,稳定百姓的生活秩序,朝廷打开国库,拿出一部分财产,直接补贴与盐相关的制造业、运输业和零售业务。

盐商们因为政府的扶持,手中有了钱,自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为市场供应产品另外,朝廷也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譬如减免盐商的税收费用,又或者是降低过路通关成本,以此来鼓励更多人从事这一职业,使盐交易行业尽快恢复正常。
朝廷以官方的名义给出补贴与优惠,帮助盐商迈过生死门槛,使他们恢复了生机除了从官方处得到帮助之外,盐商还能从官僚以及地方富商大贾处得到帮助官僚资本在当时已经有了显著发展,掌握官方权力的官僚,也占据着相当可观的资本,官僚资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就是投资。
所谓投资,指的就是钱换钱,古代的投资没有今天社会的投资业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的行业准则。

整个操作过程其实很简单,官僚们给出一部分资金,算是他们放出的借贷,在约定的还贷期限内,他们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利息而盐商则是借贷方,他们要想铺开产业范围,必须准备好大量的现金流,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才有延长产业链的底气。
正好,官僚资本给了他们支持,让他们能迅速实现资金回流新一轮的借贷,就是谈的下一轮经营的成本下一轮的商品收益,除了偿还借贷与利息之外,剩下的便是盐商的利润因此,盐商的兴盛,与清朝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推动作用,后者对前者起到了保障作用。

兴衰荣辱,总是会交替变迁,盐商经历过兴盛的巅峰之后,总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走向下坡路这样的变化,同样与官僚资本主义有着很大的关系物极必反,逐渐衰落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基本都会遵循物极必反和过犹不及的道理,官僚资本可以成为政府扶持盐商的工具,也能成为政府打压盐商的武器。
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受到统治阶层的影响,整个行政体系开始利用官僚资本行剥削之实,官僚资本对民间资本的排斥与打压,也愈演愈烈。就拿借贷这件事情来说,过去盐商向官僚资本借贷,利息都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由于朝廷需要扶持官僚资本的发展,某些时候还会免除盐商的利息,给他们提供绝佳的发展机会当盐商势力逐渐壮大以后,官僚资本发现,借贷这件事有更大的利润操作空间于是他们无限制地提升借贷的利息,从盐商身上无情地盘剥剩余价值,部分盐商因此而宣告破产,整个产业的积淀几乎化为乌有。
官僚资本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自然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政府的默许甚至政府还会与官僚资本主义勾结,狼狈为奸,发誓要吞掉盐商最后一滴血,吃掉谈判的最后一块肉在如此高压的经济政策之下,许多盐商彻底失去了借贷的可能性,他们无法承担还款利息,自然不敢再去寻找现金流。

朝廷方面又陆续推出新的税收政策,不肯减免盐商的赋税,反而要求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必须缴纳税款如有延期,还需要另行缴纳滞纳金盐商无路可退,只能选择放弃,选择转行,渐渐地,整个盐商产业也就衰落下去这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结语: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时代意识形态的产物,它推动了盐商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整体发展然而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社会局限性无法避免,因此最终,它还是成为了指向商品经济的一把屠刀参考资料:《清史》
《盐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