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奇闻轶事宏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才华横溢、名声在外的人物,他们本可以在朝廷或者社会上大展拳脚,却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隐居不仕,归隐山林或者田园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为什么选择隐居?他们的隐居生活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隐士,看看他们的故事和风采。
一、许由——隐士鼻祖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也是道家思想的先驱相传尧帝要把天下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
许由以“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教,从此,善卷以“帝者师”的美称名闻天下许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堪称隐士鼻祖二、伯夷、叔齐——隐士双生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哥俩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以“兄弟让国,扣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仁哲大义,是历代中华仁人志士、诚信礼让、忠于祖国、抱节守志、清正廉明的典范三、颜回——一代隐儒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鲁国宁阳(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去世。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颜回的一生,大多为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四、陶渊明——隐逸之宗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以《归园田居》系列最为著名,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林逋——孤山隐士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六、王维——真正隐者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七、介子推——隐中之隐介子推(?—前484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八、善卷——隐士之祖善卷(?—?),远古尧舜时代人,古籍《庄子》、《吕氏春秋》记载了他的主要事迹。
善卷居枉人山(或称枉山),即今常德德山尧帝南巡北归时途经此地,以“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教,从此,善卷以“帝者师”的美称名闻天下舜继位后,听到很多关于“帝者师”善卷的事迹,也在南巡的途中专程到枉人山拜会了善卷。
经过交谈,由衷佩服,要将天下禅让善卷善卷为避免舜帝的再三恳请,躲进深山之中去了九、严光——显赫隐士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十、嵇康——竹林隐士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隐士的简介和故事。他们虽然隐居不仕,但是他们的思想、品格、才华、风采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