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对着魏征厉声责问说:“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和太子的兄弟关系?说不出就杀了你!”魏征一听,脸色不改淡定地回答说:“要是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此话一出,身旁的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等着看李世民会对他做出何等处罚,可谁知李世民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随后起身来到魏征身边,将他扶起来并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魏征出生穷苦人家,后来为了生计着想他还当过道士,在这期间魏征在道长的教导下,刻苦努力学习,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后来得到元宝藏的赏识,成为隋朝的一个底层官员不久瓦岗揭竿而起,元宝藏投靠了瓦岗,将魏征也一起带到了瓦岗,可是魏征的才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瓦岗战败魏征便被李渊收入麾下,很快在某次征战中魏征又不幸被窦建德俘虏,被迫成为了窦建德身边的谋士。
在这期间魏征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二年后李渊派件大军收拾了窦建德,就这样魏征再次回到了李渊身边,这时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主动拉拢魏征,李建成非常重视魏征,给了他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就这样魏征成为李建成的忠实幕僚。
后来随着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高,成为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的存在,有才者必然自傲,逐渐李世民有了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因此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整日忧心忡忡,在这期间魏征一直尽心尽力帮助李建成,替李建成出谋划策,成为李建成的核心谋士。
如果说,李世民这边,最让李建成头疼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那么李建成那边,魏征就是最让李世民头疼的人了,后来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位,眼见如此魏征曾向李建成建议除掉李世民。
可是李建成并没有直接采纳,就在他犹豫之时李世民先发制人,制造了玄武门之变最终李建成被李世民砍下首级,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还将他所有的儿子们杀死,就这样李建成一脉绝后,大局已定李世民成为新一任储君人选李世民登基后,在朝堂上对着魏征厉声责问说:“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和太子的兄弟关系?说不出就杀了你!”魏征一听,脸色不改淡定地回答说:“要是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
大臣们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听后却很高兴,他很欣赏魏征的率真,不但不计较之前的旧怨反而决定重用他,直接封其为詹事主簿,魏征被李世民的胸怀折服,此后便一心一意追随李世民,对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后李世民对魏征是又爱又恨,因为魏征只要是有利于大唐江山的话,根本不考虑会不会得罪李世民,他都会直言,因此经常在朝堂上直怼李世民,让他下不来台,可是李世民是明君,他心里知道魏征是好心,并不会惩罚魏征可毕竟自己是天子,被一个臣子训太没面子了。
某一次,贞观六年(632年),国家治理良好,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斗米不过三四钱,到处一派兴盛景象于是许多大臣上书,请求唐太宗去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以庆贺天下太平魏徵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唐太宗对他发出一连串疑问:为什么不可封禅?难道我功不高、德不厚?中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魏徵从容回答:陛下功德虽高,但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多;天下虽太平,但百业待兴财力还不够充裕;粮食虽丰收,但府库还不太充实。
再说,历经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禀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这样大量消耗财力人力,委实不容易经过魏征的劝说,唐太宗遂放弃封禅,避免了一起重大劳民伤财事件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于长安,临死之前,李世民亲自去了他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魏征的儿子。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给魏征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极尽哀荣并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后来魏征的儿子卷入了一起谋反案中,李世民一怒之下将魏征的墓碑推倒了,可是两年后李世民又想起了魏征生前的功劳,又恢复了魏征的墓碑,并保留了他们家的爵位魏征后半生是幸运的,他遇上了李世民这样的明主如果换做其他皇帝,魏征估计轻则会被贬官流放,重则直接被抄家斩首,这样的明君贤臣堪称绝配,正是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才创造了繁荣的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