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分析《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是围绕孙中山先生展开的,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在私塾学习时,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二、本文的学习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学习重点,文章的导读有提示,为: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们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指的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或者句子读起来具有画面感和,具有诗意的句子等。
)三、基础知识1.生字过关
注意多音词“挨”。2.会认的词语
注意“挨打”的读音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四、课文解读初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一下“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先生只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从不讲解书里的意思)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孙中山;私塾先生;孙中山的同学3.孙中山所在的私塾,私塾的先生,给你一种怎样的印象?从文中的哪句话中可以体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从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严厉的先生)4.再读课文,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心理描写: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因为当时的学生读书只是“读”和“背”,没有人“问”,孙中山是为了弄懂所学知识而鼓起勇气提问这一大胆的举动体现了他要弄懂所学知识的决心。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敢于提问)5.对比孙中山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班上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知识及他的勇敢)6.面对孙中山的提问,私塾先生做出了解答吗?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这一动作表明先生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五、升华主题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孙中山是个读书认真而且十分聪慧的孩子,能快速、流利地背诵所学的功课。
同时他也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宁愿冒着挨打的风险,也要向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了什么道理?请用书中的一句话回答。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