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儿子玩平板快一个小时,怎么叫他都撒手我气不打一处来,厉声道:“我数到3啊,你再不放下平板,我就把它砸了!”说完便开始数数刚数到2,儿子便急忙放下平板,并略带紧张地说:“妈妈你别数了,我不玩了”对此,我心里还颇有几分得意:小样儿,看我还治不了你!。

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家更是几乎天天发生很多育儿专家说:对孩子千万不能吼,要轻声细语地教育,要用爱来感化他们……但是只有经历过的家长才知道,不管你说再多,都不如数 “1、2、3”效果来得直接。
特别是家有熊孩子,教育方式就得强硬些!对于“123”的管教方式,网上附和声一片,甚至网友打趣说:这是全国统一教育模板,没数到3的童年是不完整的!“123”教育效果显著,但真正起作用的是它当孩子犯错、拖拉磨蹭或闹情绪时,多说无益,唯有使出
“我数到3,再不……我就……”的标准句式方能解决。无论孩子内心是否愿意,多数时候,他们都会顺从或屈服,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ד123”的管教方式,很多和我一样的家长屡用不爽!因为它能保住我们不对孩子使用暴力的底线,又在孩子面前立了“威”,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可事实果真是这样吗?最近我听了一期中科院儿童心理学教授的课,主题就是与家长对孩子数“123”命令有关。
听教授一席话,颠覆了我多年的认知!原来“123”并不神奇,而真正起作用的,是这种教育背后的预示性惩罚因为家长数123,透露给孩子的信息是: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就会受到惩罚,而且我给你的时间只限时三秒!。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在威胁孩子了解数“123”对孩子的伤害,你还敢再用吗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2-3岁的孩子在沙池里玩,妈妈在一旁催促其回家孩子估计玩得正入迷,没听到妈妈的话这时妈妈径直走出沙池,转身对孩子说:“你不走我可走了啊!”。
孩子恳求道:“妈妈,我再玩一会。”但他妈妈不为所动,大声叫到:“我数3个数,你不走我就自己回去了。”接着便开始数,当数到3时孩子就慌了!

只见他连忙胡乱抓起自己的玩具,边跑向妈妈边喊道:“妈妈,不要走,等等我~”由于沙池里很滑,孩子还没跑几步就摔了一跤,脸上身上全是沙子!看到这一幕,莫名地感到心疼,这孩子是有多慌啊!或许从此,他心底就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害怕被丢弃!其实“123”管教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后果,了解这一层,你还敢轻易使用吗?⭐当孩子与人发生冲突时,他会认为必须立刻认同,只有顺从,才能生存当你数到3时,孩子已经服从,但其实心里已经憋出“内伤”,这会让他变得更粘人,更胆小,更敏感!。
⭐当别人不高兴时,孩子会觉得:是我的问题,都是我的错他下意识讨好别人,是别人眼里乖巧老实的孩子,长大后也是老好人,但其实自己内心特别纠结,活得特别累所以若不希望孩子将来也变成这样,可以屈从于任何人的威胁,那么从现在开始,咱们就不能再对孩子使用“123”的管教方式了!。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取代“123”教育,家长这样做才是正解这种带有威胁性质的管教方式,潜在风险很大它可能终有一天会变成孩子与家长之间争夺权利的导火索!当你发现数“123”也不管用的时候,或许就是孩子奋起抗争的开端!。
很多时候,孩子被数“123”时,自己并不知道错在哪里,只是单纯地顺从,避免受惩罚因此这种看似高效的管教方式,其实并未触及问题本质,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孩子对已经出现或潜在的威胁有自己的预判,会趋利避害地做出应对,但并不意味着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过错。
所以,可能孩子的规则意识很难建立起来,也会越来越难管,直到最终爆发!当然,也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极端就是如上所说,孩子心理受伤,变得越来越唯唯诺诺,患得患失对立或失去自我,这些绝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犯错、不听话和闹情绪时,都会感到气恼,只想快点终结眼前现状,矫正其错误行为,让他的表现更符合预期。
然而孩子行为偏差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试问,自己真看到孩子真实的需求了吗?

孩子哭闹不止,可能只是困了;孩子上蹿下跳,或许只是寻求关注;孩子不好好吃饭,或许只是因为不饿,或饭菜不合胃口;写作业拖拉磨蹭,或能是因为题太难……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时,别急着命令或强迫他而是应该告诉孩子问题之所在,如何解决,并且激发他自主修正的行为,这很重要!。
比如,当你想要对孩子吼:“我数123,马上把玩具收拾好!”换成:“这满地的玩具,太乱了,路都不好走,不小心踩到,玩具踩坏了,还有可能跌倒和受伤,咱把它们送回玩具箱好吗?”当你想斥责孩子:“玩具不能买,我数123你不从地上起来,我就自己走了!”换成:“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对吗?但我们家有好几个这样的玩具了,如果你实在喜欢,妈妈答应等你过生日时买给你。
现在从地上起来,我们一起回家”

结语教育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把内在与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自己的意志,从而做到自律我们的作用,是引导和推动,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最后,分享一个技巧:当你忍不住要对孩子吼,想数123时,请把这个数字默默地数给自己。
深深地呼和吸三口气,平复心情后,再面对孩子,轻声细语地和孩子谈谈,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莞家妈妈】一起科学育儿,智慧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