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观点背后就是立场,可什么叫立场呢?在某小区,有条不宽不窄的小巷,以前都是小区住户行走的地方后来不知道哪天起,开始有农民在巷子里摆上菜篮子,卖自家新鲜的蔬菜小区住户打巷子里过的时候,一瞅这菜都很水灵,再一问,比菜市场的还便宜,就顺带手买了回家,感觉又方便又物美价廉。
需求决定供给有需求,供给就立马跟上了巷子里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菜市除了那些临时在这里把自种吃不完的菜换点零用的农民外,几个菜贩子和鱼、肉、家禽的固定摊位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对于这事,不同的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打巷子经过,但住家离巷子还有点路的住户,觉得这个小菜市很有存在的必要,便民嘛而巷子两边和离巷子近的住户就纷纷反对,觉得太扰民!一大早巷子里就开始喧哗,严重影响休息,那扔了一地的蔬菜叶子、白菜帮子、玉米须子啥的还好,杀鱼、杀鸡就弄得腥气四溢、血水横流的,猪肉摊子也是味儿很浓!眼里、耳里不清净,鼻里不好闻,心里堵得慌!。
所以,社区经常得到两种相左的反应一方投诉,强烈要求封掉这个临时的菜市;而另一方则坚决主张保留它这弄得社区的管理者们左右为难,内部工作会、居民听证会开了几轮,也没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两种意见的赞同者和反对者人数相当,哪一边都不能随便得罪啊!。
市容管理部门也介入了,但只管到不让出巷子口卖临街都是门面房,齐齐整整的,扎堆摆篮叫卖实在有损市容,影响文明县城创建卖菜的自觉地缩进巷子里边,把冲街道的那头让出来,城管们也就犯不着凶神恶煞了,毕竟现在手机普及,到处都是自媒体,把啥事弄到网上去也不好。
交通部门却也接到了投诉,说是买菜的卖菜的集中在路口,这里电动车来去如风,容易发生意外于是综合各方意见,一是每天只在早上6点半之后开市,下午4点半休市;二是买卖时要控制说话声量(这一条很难做到);三是不允许在这里宰杀家禽水产;四是相对固定的摊主负责本摊点周边的卫生,包括督促临时卖菜的农民清理垃圾;五是社区、警务室派员巡逻,预防发生交通意外。
事情看上去似乎解决了,可是不同的人仍然各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巷子口附近的居民仍然爽不起来,吵、臭、脏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顶多是程度上有所减轻罢了又比如,社区、警务室的工作人员就很不满,招谁惹谁了,又增加了这一项莫名其妙的工作任务?。
所以说,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由此说出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来,根本原因就是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罢了每天经过巷子口的人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或许根本没留意到这里竟然有个临时菜市!。
而看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们,关注的点也全然不在小区巷子口有个菜市是不是事实,而是想弄明白啥叫立场。为啥要搞清楚立场问题?因为,立场决定了一个人会怎么想以及怎么做。这是认识加实践的事儿,可以叫作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