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小伙伴一时搞不清楚事实、观点、立场这三个概念的精确含义,今天就带大家来试图搞清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事实:独立于人的主观认识、判断而存在的客观存在可以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通俗地来说就是“哪里发生了什么”,且这些“发生了的什么”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今天下雨了,今天某地刮台风了我们对于事实的描述尽量要保持公正和客观,在这里用“尽量”一词去修饰公正和客观,意在说明人作为主观的动物而言,是做不到百分百客观的,即尽可能地减少心中主观因素的干扰而站在一个较为中立的角度去描述已经发生的事实,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十分优秀了。
观点:对事实所持的看法与态度通俗地来说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如上一段落中的“今天下雨了”就是事实,而甲说今天下雨真讨厌,害得我不能去郊游了,乙却说今天下雨了郊游暂停,我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来放松一下,这真是太好了,甲乙都对“今天下雨了”这一事实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甲的观点是一种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价值判断,而乙的观点是一种利于自身利益的价值判断。
观点的产生基于个人的整体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思维逻辑等因素,且观点会随着个体整体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思维逻辑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注:价值判断有无优劣之分还存有一定争议!立场:就是被自己身处何种位置、何种角色、受何种利益影响而作出不同观点的制约因素。
举例:1、作为社畜,认为额外加班需要支付一定的薪水2、但作为资本家,可能认为加班是属于每日正常工作的延伸,可以让员工无偿加班例1和例2作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根源就是作出观点之人所处的立场不同,打工人自然希望额外加班支付薪水,这是他处于打工人的位置或角色决定的(打工人只有出卖一定的智力或体力劳动才能获取薪水),而资本家认为加班可以不支付薪水,这是资本家处于逐利阶级这一角色或位置决定的(资本的持有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有什么立场,就会有和立场匹配的观点立场也会随着人所处位置、角色、利益影响的改变而改变事实、观点、立场三者间的关系:先有事实存在,观点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受个体的整体认知、思维逻辑、知识储备等因素制约,另一方面也受作出观点的个体所处的社会位置、角色、受何种利益驱使等因素的影响。
可参照下面流程图理解这三者间的关系:

备注:流程图水平不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