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长沙市芙蓉区兴和社区内人头攒动,在人群中有一人却极其显眼。
他身着保安制服却戴着眼镜,有些憨态可掬但不失几分学者气质,这与他的职业形成强烈反差,引得社区居民议论纷纷。
“保安怎么还戴眼镜?”
“你还不知道吗?张师傅可是个高材生,清华大学毕业的!”

不错,人们口中的“张师傅”,正是1991年清华大学录取的,湖南长沙县理科状元张晓勇。
人们常把清华北大与前程似锦挂钩,可作为清华英才的张晓勇,为什么人到中年选择干保安呢?
背后的原因是张晓勇的“堕落”,还是人们对待职业的“傲慢与偏见”?

寒门学子一战成名
1974年出生的张晓勇并不算幸运儿,他的父母都是辛劳的农民,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收入也并不乐观。
但他们却给了张晓勇全部的爱和关心,另外还有更大的期望。

父母深知下地干活有多么辛苦,因此非常支持张晓勇上学,他们不想让晓勇吃了没文化的亏。
张晓勇为人非常孝顺,他眼见着父母因为供他上学一点点累弯了腰,心里也不由得心酸,可自己又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他回馈父母的方式就是优异的学习成绩。
“家里灯光昏暗、没有钱请老师补课”,这些阻碍全都成了张晓勇的动力,灯光暗就白天拼命多学点,没钱补课就“吃透”课本,朝同学借补习资料看。
张晓用一路拼到高中,成绩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在成功之前,流言蜚语是少不了的。

张家供张晓勇上学不仅没有人支持,反而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
“供你儿子上高中有什么用,咱这小地方的还能考什么好大学?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抓紧回本!”
与张晓勇年龄相仿的大多同龄人,要么外出务工,要么接下父母手中的锄头开始下地干活,唯有张晓勇是初中以上学历,还是个学生身份。
其实,晓勇的母亲不止一次被这样“开导”过,但她都是以沉默应对,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一样。

张晓勇这边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不像别人还有试错的机会,他的家庭能供他上一次高三就已经极其吃力,父母平常连顿肉都不舍得吃,他必须一战成名。
1991年6月,阳光洒在考场上,张晓勇的手一直在颤抖,他没有办法泰然自若,忽然间,他的脑中划过父母的声音:“儿子不用紧张,考不上第二年咱们再考!”
这句话其实给张晓勇的并不是底气,而是勇气。
父母其实并未到现场,他为了省下车票钱坚持独自一人赴考,所以考场外的熙熙攘攘也与他毫无关系。

这一刻,张晓勇心里只有两个字:拼了!
从考场出来后,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估分,成绩应当是非常理想的,老师当场建议报考清华大学。
至于选择哪一个专业,还要参考他的兴趣。
人们经常说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其实不然,专业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在高一时,张晓勇读过一本关于科学的书,里面的科学知识如浩瀚星河,深深迷住了懵懂的他。

因此,张晓勇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当时,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该专业,而清华大学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又是业界翘楚,张晓勇已经开始满怀期待,未来成为科学家,造福人类。
没过多久,高考成绩公布,张晓勇以538分的成绩荣登榜首,成为了长沙县当地的理科状元。
分数一出,街坊邻居对于张家的态度也产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之前的冷嘲热讽也变成了谄媚。

经常有人拉着张母的手说:“以后跟儿子进城享福,可不许把我们这些乡亲忘了!”

人生岔路跌入谷底
考上清华等于荣华富贵,这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维,包括张晓勇当时也有同样想法。
他想着以后赚了大钱一定让父母住大房子、买豪车,让二老风光一把。
入学以后的张晓勇也因为考上清华心情不错,平时他都是十分内敛甚至内向的,见了生人都不愿意说话。

但考上清华后,他变得爱笑,而且喜欢上交朋友,尤其是和他一样喜欢科学的朋友。
大学时光弹指一挥间,张晓勇过得无比充实,他热爱自己的专业,也做好了为其奋斗一生的准备。
大学毕业生一般都会面临三种选择,一者是直接毕业工作,二者读研考博,三者独立创业。
毫无疑问张晓勇最应该选择的路是第二种选择:读研考博。
尤其是他所选择的专业属于“高精尖”,该专业在普通领域完全用不上,但在特殊的地方却有大用处。

选择对于张晓勇来说是一种折磨,那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发呆,毕竟四年大学已经花了家里不少钱,在家乡与他同龄的人早已结婚抱娃,大多数人虽然挣得不多可也算是幸福美满。
反观张晓勇的父母一把年纪还在田间挥汗如雨,只为供他读书。
想到这里,张晓勇犹豫再三后他最终决定本科毕业找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当时国家实施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如果愿意,国家会为其分配工作,如果有其他想法也可以自己找工作。

起初,张晓勇选择了国家分配,可工作既不对口,待遇也一般。
经人介绍,有一家名叫“宝洁”的大公司正在招聘,而且这家公司有自己的研发部,这也是最吸引张晓勇的地方。
张晓勇迈入了“宝洁”的大门,作为清华学子的他起初相当自信,他想象着通过自己的研发能力,让公司更上一层楼,而他自己也走上人生巅峰。
可现实是骨感的,培训了一年以后,他发现自己“上当了”。
张晓勇应聘的本是研发部门,可没想到经过了复杂的培训以后,被送到了客服部。

气愤的他找到领导理论,却被告知:“只有客服部还缺人,不想干可以走。”
张晓勇这才深感社会和学校的差别,他心里又说不出的苦涩滋味。
为了留下,培训、等通知的时间加到一起,足足浪费了一年半。
期间,他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考研,各有成就,而张晓勇却被迫面对电话机接听各种投诉,领着普通职员的薪水。
最要命的是,他骨子里并不是个外向的人,他本应该属于实验室,可此时又不得不拿起电话低三下四地和人道歉。

他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去向,曾经自信的张晓勇又开始变得少言寡语。
下班后,他喜欢买几听啤酒坐在路边没人的地方,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和无数个幸福的笑脸。
这一刻,他才能放肆地流出眼泪。
每一个夜晚,他都会质疑自己,清华大学的毕业证对于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愤慨到妥协,他用了五年时间,期间他尝试用自己的努力换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

但这是没有可能的,核心科研成员很少,要想熬到科研部非要等到天荒地老不可。
现实给了张晓勇一记响亮的耳光,而他必须笑脸相迎。
最为失意的一段时期,他接到了一通来自母亲的电话:“儿子,你工作忙不忙,若是有时间回家一趟,你爸想你了。”
说着,张母突然哭了起来:“你爸他得了尿毒症,医生说治不好。”

呜呜,又是一阵压抑的哭声,张晓勇的心狠狠地揪到了一起。
父亲对他太重要,不仅是父亲一锄头接一锄头为他挣出来学费,父亲更是他人生的灯塔,教会他勤劳、踏实与善良。
这次,他没有选择请假,而是离职,离开广州,回到家乡湖南。

回到起点重拾自我
为了给父亲治病,张晓勇花光了在广州攒下的全部积蓄,这才将父亲的病情控制住。
但是,眼前最要紧的是一家人没有了生活费来源,他也只能再次硬着头皮出门找工作。
不出意外,清华本科学历的张晓勇,其求职之路依然坎坷。

小城市更没有他所学专业的用武之地,无奈之下,他只能找些门槛低的工作,而他回家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房产中介销售。
做销售的门槛低,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销售不仅要将人情世故运用自如,而且还必须能说会道,张晓勇在这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开单。
让张晓勇更头疼的是同学之间的流言。
一次,他在路上不巧遇见了大学同学,对方问道:“在哪高就?”

张晓勇也是个要面子的人,对答道:“搞房地产,刚起步。”
不知是对方信以为真,还是故意让张晓勇难堪,没过多久整个清华圈都知道张晓勇在搞“房地产开发”,是个大老板,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效果。
过了一年,张晓勇因为业绩不佳辞掉了房产中介的工作,另外也有一部分其他原因,同事间的尔虞我诈让他心力交瘁。

在家待业期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他多么希望自己没有那张清华的毕业证,这样他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像个普通人一样找一份能够养家的工作。

小工作,大尊严
2006年初,张晓勇无意间发现了马王堆陶瓷市场招聘保安的告示,薪资待遇还说得过去,待业已久的他选择前往应聘。
当他忐忑得带着简历来到保安队时,却发生了有趣的一幕,保安队长直接把简历揣进兜里,看都没看,随即带他到处熟悉环境。

保安的工作队学历要求不高,没有人在乎对方之前来自哪所学校,只要能做好分内之事就没有问题。
而张晓勇也十分低调,导致前半年都没人知道他来自清华。
直到一次偶然间,大伙才知道身旁的同事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但让张晓勇意外的是,大家知道以后没有人过分关注,也没有人嘲讽打趣,有的只是理解和钦佩。

图源网络
自从入职保安工作后,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单纯,也没有业绩之争,更没有谁比谁高一等之说。
当然,清华高材生毕业去做保安,这话好说不好听。
有一天,张母准备了一肚子话想开导晓勇,可没想到却被张晓勇的一句话劝了回去。
“咱们自己要想得开,保安也是靠劳动所得吃饭,哪条法律规定了清华毕业就不可以做保安了?”
张晓勇自然知道自己做保安并不是什么好结果,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眼下只有这份工作能让他有时间照顾家庭。

而这份简单的工作,却给了张晓勇最大的尊严。
社区的大事小情张晓勇都有所参与,他热心工作,真心服务社区七年,社区居民和商户谁家有个情况第一时间就要找到“张师傅”。
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是张晓勇以往感受不到的。
2013年,张晓勇通过学习考取了《物业管理执业资格证书》,被社区提拔为物业主任,收入也翻了几番。

但工作内容几乎没有改变,依旧是服务社区居民,只是多了一份管理的责任。

众说纷纭
也正是2013年,张晓勇的遭遇被好心居民发到了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晓勇曾经的同学有不少主动找到他,想要“拉他一把”,但都被他婉拒了。
包括清华的同学聚会,他也没有参加过一次。

对于张晓勇的经历,同学圈的议论还好,网络上的议论稍显激烈。
可谁人能晓得,没有一份工作能让张晓勇像此刻这样踏实,他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救赎”。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保安的工作根本配不上清华学历,可这正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
保安与其他职业一样是靠双手赚钱,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也未见得比保安强过多少。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又能确定,昔日的清华状元郎,不能跨界成为保安队伍中的“状元”呢?
如今,能够接受自己平凡的晓勇有了理解自己的妻子,也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在经历种种心理历程后,他会更加珍惜幸福。
望网友即使对他的职业选择有再多的不理解,也请保持尊重,并沉默,他有权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