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答题要领三.论述类文本必备知识四.论述文与非连文本“区间内圈点信息”的解题方法五.非连文本考点设计六.论述类文本选项设置规律(一)错误选项的设置(二)正确选项的设置
七.非连文本主观题(一)第4题题型答题示例(二)第5题答题示例(三)主观题专练现代文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1.分文本筛选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采用“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迅速筛选并概括出每一个片段文本的主要内容,明确片段文本的内容要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各片段文本的阐述重点,找准片段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片段文本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将从文本中筛选出的内容要点(侧重点、原因、效果等)再进行组合,特别要关注“上升、趋缓、略有下降”等关键词及分角度表述中利用数字暗示的信息,组合之后读一下,检查是否通顺。
从命题的规律看,可分为针对某一片段文本命题,针对其中几个片段文本综合命题,针对其中几个片段文本的共同点、不同点命题2.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表达方式筛选出文本内容的侧重点文本的主要表达方式可分为叙述类、议论类、说明类、描写类等,应根据不同类别去筛选文本内容的侧重点。
文本表达方式不同,信息特点就不同,筛选形式也不同(1)叙述类材料主要信息包括叙述的主体,主体的经历、特征,叙述的意义、目的次要信息包括详细情节、背景材料等筛选压缩的方式:删减枝叶式删除文本的次要信息(枝叶),保留其最主要的信息。
概括浓缩式在限定的字数内概括浓缩文本的信息评价式压缩的结果不是文本内容本身,而是文本的叙述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2)议论类材料主要信息包括中心句、观点句、结论等次要信息包括论据、论证等筛选压缩的方式:提取或归纳论点式。
考生可把文本看成用作论据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就是压缩的结果概括浓缩式考生对文本进行重新组织、概括浓缩,而不是通过文本的支撑材料提炼出观点(3)说明类材料主要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形式,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对象、特征、作用、目的等。
次要信息包括举例、描写、修辞等筛选压缩的方式:提取或归纳中心句单一文本有一个中心句,在辨明句间关系的前提下,只要把它找出来即可概括浓缩式没有明确的中心句,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浓缩概括在非连续性文本中,常常会有图表。
图表像文本一样,是为阅读提供信息的材料图表一般有一个标题,表明图表涉及的话题或中心,图表内用图形或数字对话题或中心进行解说考生应细心解读这些图形或数字,从中进行信息筛选和提取,从而归纳总结出有用的信息,并据此答题。
3.比较各文本内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做好答题准备比较出同类或不同类文本内容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筛选出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考生要比较出同类或不同类文本内容在叙述、说明、评论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叙述、说明事实的过程中,往往要根据自身特点、需要等对事实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因而对同一事实的报道有所不同。
在找出各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后,再依据题干的显性要求进行组合,题干的显性要求是指对答题的指令性指向和硬性要求各文本之间进行比较,如果先分析单一文本的内容、侧重点,再综合分析各文本之间的共同点,结合文本体例的结构特点就能迅速把握作者的观点、文本的意义和价值,答题就能得心应手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答题要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应坚持由单一文本到多个文本;由筛选文本内容、手法、角度各自的侧重点,到综合比较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手法、角度上的异同点;由文本特点到命题要求的指向性去筛选、归纳文本中的有效信息。
最后,考生组织语言规范答题1.图表材料答题要领——3步比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判断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类材料选择题的选项的正误其解题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读题,把握选项特点弄清选项是陈述了图表材料的哪一点(陈述的对象)、做了怎样的分析或结论(陈述的信息)、使用了什么陈述方法等。
第二步:读图,把握图表信息新闻类文本中的图表大多是以分析数据为主的图表(柱状图、饼状图、表格、曲线图等),读这类图表就要紧紧抓住“数据”这个核心,区分数据统计的对象,认识数据的大小变化,分析数据间的比值。
具体来说,读柱状图要着重分析条柱的高低所显示的数据大小,读饼状图要着重分析各项目所占图形比例的多少,读表格要着重分析横向、竖向数据的差别,读曲线图要着重分析曲线的发展趋势和曲线的交叉节点第三步:比对,判断选项正误。
将选项内容与图表相应内容进行比对,看选项的陈述对象和得出的结论是否与图表信息符合,由此判断正误2.文字材料答题要领——切片比对法除图表类材料选择题外,其余选择题的解答皆可使用此方法因为客观选择题的选项类型不同,所以其比对的侧重点稍有不同。
其解题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选项切分,标关键词选项切分是将选项分为若干单位(一般以一个逗号为一个单位)标关键词是将切分后的各个内容中的主干词或重要的修饰词、限制词标出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点要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先在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区域,再找出具体的对应词语或语句。
第三步:视情况比对,确定正误选项类型不同,比对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概括转述性强的选项要侧重比对信息的“有无”或内容要点整合提炼是否一致判断推断性强的选项要侧重比对对原文思想观点、事件性质等的评价是否恰当,或者根据原文比对选项前后间的推理是否合理。
“内容+特色”类的选项既要注意比对内容概括是否准确,又要注意比对选项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是否恰当(有无此手法、对手法作用的分析是否准确等)3.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答题要领(1)概括理解题答题三步骤第一步:审题,明方向。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限定范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词句,以明确信息区间第二步:读文,巧筛选根据试题要求,回读原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尤其要注意勾画关键词句,以此筛选出重要信息第三步:整合,求规范在筛选相关信息后,要组织出规范的答案,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信息要点不能交叉重复,要注意合并同类项;信息要点表述角度应符合题干要求,并且角度、方式一致;答案在表述时应尽量使用文中关键词句,但不可直接摘抄,要注意提炼转换;根据题目的分值合理分条作答,比如分值为4分,一般答案要点有2个或4个。
(2)比较分析题答题三类型对于以下三种比较分析题题型,应把握其不同的答题要领:文本信息异同比较题首先,筛选单一文本的内容要点,确定文本内容的不同点其次,在文本主体内容中分点比较文本侧重点、不同点比较题除要通览全文外,考生应关注文本的主体部分,它是对事实的展开,最能反映文本的重点,还应注意文本体例的不同。
体例不同,手法就不同,体现侧重点的方式也不同材料综合分析题它主要是从多则材料中筛选出一些背景材料及其他辅助性材料,然后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它与平时做单则材料的信息筛选整合题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筛选的范围在多则材料中而已。
三.论述类文本必备知识1.论点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提出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2.论据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3.论证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述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2)常见论证方法知识储备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让人印象深刻类比论证:把已知事物(事例)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假设论证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4.三种重要逻辑关系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