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彭城人,著名诗人,有《刘宾客集》本文选自《刘禹锡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课文赏读]。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接着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
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举例论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结尾,更具雄辩的力量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重要解释](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重要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孔子云:何陋之有?

[知识盘点]1.理解默写:(1)点明全文主旨(提挈全篇大意)的句子是()(2)画龙点睛的句子是()(3)点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4)写“景色之幽雅”的句子是()(5)写“交往之儒雅”的句子是()。
(6)写“情趣之高雅”的句子是:()(正面)()(反面)2.思考题:(1)“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赏析(2)《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何陋之有”一句话,有什么深意?(3)《陋室铭》一文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孔子说“何陋之有”。
请问:前后表述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考题链接]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4分)(1)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3)阅金经() (4)无之劳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4.请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分析刘禹锡人物形象的共同之处。
(4分)[链接材料](刘禹锡)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注僻陋:偏僻粗陋。殊俗:不同的风俗,指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明地区风俗不同。蛮俗好巫:蛮夷之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喜好巫祝。淫祠:指祭祀。

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图文并需要答案,请关注“初语杏坛”并进入“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粉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