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暑气渐远,立秋不约而至这意味着秋天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仅仅是近而已因为立秋却并非入秋
立秋不等于入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一般会在每年的8月7日或前一天或后一天秋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三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11月南半球为3-5月气象学家张宝堃结合
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给出了入秋的标准:炎热过后五天的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这个标准至今仍在气象业务中延用称为候温法可见,立秋作为节气主要指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的
这一天秋季则为一个阶段立秋过后离真正秋天的到来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立秋并不等于入秋
立秋节气的意义在哪里?古人将立秋时节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这主要和中国传统季节划分的标准有重要关系中国的传统四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
”(春分、秋分)及“二至”(夏至、冬至)作为四季的中点进行划分每一季度太阳在黄道上都运行90°到了立秋这天太阳正好到达黄经135°因此古人设立的立秋节气是表示入秋但是这种划分方法更偏重天文意义和现在人们常说的天气层面的秋季
有所不同
今日的立秋正如作家张承志在美文《天道立秋》所写的那样原来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秋天具有它独特的魅力不同于古时人们通过看物候判断秋天的脚步如今的“立秋”更多的则通过数据来表示
今天9时6分03秒即立秋到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方有所差异全国各地入秋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的规律是“北方入秋早,南方入秋晚”若要按照立秋即入秋的标准看只有处在寒温带的北极村符合因为这是我国大陆的最北端
秋天会在8月上旬来临这里和大、小兴安岭地区一样在季节分配的特点方面都属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
来源:中国天气网往南的中温带也就是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除青海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外的西北将会在8月中下旬迎来秋天
再往南到了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华北南部、淮河流域四川盆地等地秋姑娘9月才会到来进入10月秋天的脚步走到了南岭、武夷山一带以上这些地方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这也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季节分布特点
而当秋姑娘翻过南岭和武夷山进入海南、广东南部以及台湾的时候已是11月这里已属于“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此外还有三处比较特殊的地方一是青藏高原上“全年皆冬”的景象另一处是南海“全年皆夏”的景象最后一处是云南中部“四季如春”的美景当然,“四季如春”如果单从温度的角度去看春秋两季温度差不多也可以叫做“四季如秋”
同理昆明既可以是“春城”也可以是“秋城”但习惯上叫“春城”多一些大概因为春天是开始、是未来秋天是收获、是过去在各地真正入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秋日如昙花一现”经常会被人们挂在嘴边甚至有很多人会感觉到
“夏日漫漫,盼不来秋”
来源:中国天气网如今的秋,除了时长越来越短更有“抽风的秋,一日四季”“秋日匆匆,一秒入冬”的体会从入秋时间和秋季长度来看华中地区都属于淡定一族但是这一带秋季的气温却一点不淡定因为这一带的基础气温往往比较高
一旦遇到冷空气的侵袭气温便会直线下降,仿佛进入冬天冷空气一走,气温迅速回升两日内便完成“四季跨越”去年武汉的樱花10月反季开放就与气温有着很大的关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已立秋,但暑热尚未减轻老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说的就是“秋老虎”毕竟历年的立秋还是在伏天的掌控之下
入秋后景象其实秋还是那个秋或早或晚,或长或短它如此丰富、如此宏大虽然现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秋季但各地入秋后的美景我们可以先睹为快
长白山天池
喀纳斯
九寨沟
南京美龄宫
秦岭
长沙岳麓书院话题你最想去看哪里的秋天?- END -图自:VCG编辑 / Jackie 实习编辑/堃堃、念念别错过
大暑:何以消烦暑?冰天与雪地夏至:北回归线上的盛夏约定芒种:草木有锐气,天地有锋芒点击下方,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地理》你真的了解二十四节气吗?撰文/魏毅《中华遗产》苦夏与美膳撰文/韩韬 摄影/黄小黄 等《博物》旋覆花托名金钱盗秋光撰文·摄影/王辰 绘图/郑秋旸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号:dili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