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月8日立秋,今年的立秋“不一般”,有三大特点,与往年大不同导语;8月8日立秋,今年的立秋“不一般”,有三大特点,与往年大不同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8日02时22分41秒,也就是农历六月廿二那么,今年的立秋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特点一:早立秋,穿衣秋按照时间来算,如果立秋发生在当天凌晨0时到中午12时之间,则为“早立秋”;而立秋发生在当天中午12时到夜时24时的时间段,则为“晚立秋”。
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凌晨2点多,属于早立秋按照农历月份来算,如果农历六月立秋,就是“早立秋”,若在农历七月立秋则是“晚立秋”今年的立秋也是在农历六月,也属于早立秋由于今年是闰年,农历多了一个闰二月,所以全年共有384天。
这样一来,农历的日期就比平常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因此,今年的立秋时间虽然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农历的日期却是在六月二十二日,比往年要早了一个月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秋天来得更早一些早立秋有什么影响呢?民间有句谚语:“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这说明早立秋会让人感觉到一丝凉意,但并不代表酷暑就结束了事实上,今年的立秋还处在中伏期间,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气爽,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等到白露前后所以,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展开全文特点二:早立秋,早收秋按照节气来算,如果出伏后还没有过了一个节气(即处暑),就进入了下一个节气(即白露),那么这个时期就叫做“伏包节”或“伏包气”如果出伏后还没有过了两个节气(即处暑和白露),就进入了第三个节气(即秋分),那么这个时期就叫做“伏包季”或“伏包气”。
今年的出伏时间是8月20日23时32分01秒,而白露时间是9月7日23时38分01秒,相差不到18天所以,今年属于“伏包节”或“伏包气”,也就是说,“伏”和“节”相互包裹着虽然立秋标志着夏天结束,但是并不代表炎热天气就马上消失。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有一个叫做“三伏”的时期,指的是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每个伏天都有10天或20天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其中初伏20天(7月12日-7月21日),中伏10天(7月22日-7月31日),末伏10天(8月1日-8月10日)。
也就是说,在立秋后还会有一个持续10天的末伏时期,直到8月19日结束这段时间里,炎热的天气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农村地区也被称为“秋老虎”因此,在立秋后要继续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脱水伏包节有什么影响呢?民间有句谚语:“伏包节,热得死。
”这说明伏包节会让人感觉更加闷热难耐,因为这个时期阳气仍然盛行,湿度也很大而且,由于温度差异较小,空气流动性差,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所以,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一定要注意调节身心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情。
特点三:早立秋,早过秋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会逐渐下降,炎热天气逐渐减弱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预报显示,在未来一周内,我国北方地区将迎来明显降温过程,华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下降6-10℃;。
而南方地区则将出现阴雨天气,部分地区有强降雨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将呈现下降趋势,秋意渐浓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立秋分为两种类型:公秋和母秋所谓公秋,就是指立秋的时间在白天;而母秋,则是指立秋的时间出现在晚上。
据说,“公秋爽,母秋凶”,如果是公秋,则意味着立秋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是母秋,则意味着立秋后的天气会相对较热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凌晨2点14分,属于公秋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如果是公秋,则预示着今年的秋季会比较凉爽舒适。
所谓的“母秋”,它是指三伏出伏之后,在短期内出现温度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一般来说,在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年由于是早立秋,秋包伏,炎热的时间会比较长,甚至很有可能会出现“秋老虎”的情况这要看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有没有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容易出现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的天气,也就意味着“秋老虎”的到来“秋老虎”有什么影响呢?民间有句谚语:“秋老虎咬一口,一年不得安宁”这说明“秋老虎”会让人感觉更加燥热不适,因为这个时期人体已经经历了一个夏天的消耗,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增强免疫力总之,今年的立秋“不一般”,有三大特点,与往年大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天气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持健康和快乐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
立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感恩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秋天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