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国调研纵深行在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港鹰嘴山左炮台下坐落着一座油气库它曾是深圳第一家大型成品油仓储基地……这是上世纪80年代它刚投用不久时的样子
这是它如今的样子
从深圳第一家大型成品油仓储基地到城市的民生保障枢纽再到具有海油特色的供应链智能示范基地……38年过去立于改革开放之窗的一湾油气库如今怎么样了?吴浩波是油气库的负责人一湾油气库于1984年建成,吴浩波次年便来到这里,成了一名安全员。
今年1~6月,一湾油气库油气吞吐量64.85万吨,同比增长21%“刚来的时候,我的办公室在那里”一张张贴在墙上的老照片无言地讲述着一湾油气库的故事,吴浩波指着门口已经被改造成卫生间的矮房,笑着说今年,是他与深圳一湾油气库共度的第38年。
学习 成长推开窗的日子逐步探索中打造国内油气品牌“这条管道就是当时的输油管道,”吴浩波站在码头上,指着已经废弃的输油管道,“后来那边要建设赤湾石油基地码头,因安全距离不够,只好将这个码头弃置了”
如今废弃的输油管道这些管道连接的5座油罐是深圳一湾油气库最早的“原住民”,至今仍运转良好这些油罐几年前刚做完防腐维护,穿上一层“新衣”,几乎看不出年头久远的样子,如果不是旁边已经废弃掉的管道和发油台,或许不会有人相信它们已近40岁。
“这是整个深圳最早的油库,1984年时叫华英油库,”吴浩波回忆起他刚入职的时候,“我们后面就是鹰嘴山,那时候来提油的车很多,排队一直要排到山上,到了凌晨,车灯照得山道通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
当时的华英油库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为整个深圳第一家大型成品油仓储基地内地没有成熟的成品油供应和仓储链,需要从香港进口成品柴油,再经过油库中转,销往城市的各个角落1985年7月,华英加油站成立,这是深圳市最早的中外合资加油站之一,也是国内引进外商投资、高端油品供应的样板加油站。
1985年的华英加油站热火朝天的城市化进程让油库前排起长龙,吴浩波每天黎明前就要起床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发电厂、医院和玻璃厂等各行各业的工厂,都需要从油库这个动力枢纽不断获取能源“安全员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吴浩波说,“1995年我去香港参加过两周专业培训,参观同行的基地,认真学习他们的管理和安全理念。
”作为改革开放最前端的小小窗口一湾油气库在多方合作和不断学习中快速成长起来也在逐步探索中打造国内油气品牌在吴浩波还骑着自行车穿过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来上班的时候,香港来的管理人员打着领带,身着正装,来油库进行安全巡查。
他们坐在办公桌旁侃侃而谈,提出各种专业化的建议吴浩波对他们的印象是“很有礼貌”“讲话条理清晰”他们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也把国外的优秀理念和稀缺资源带到内地吴浩波和同事一边观察学习,一边逐渐适应这种和世界互联带来的独特感受。
如今的华英油库5座油罐油库所输送的能源不仅仅支持深圳,也为包括广州、东莞、汕头等地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浮法玻璃厂是一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制造当时非常紧俏的茶色玻璃,供新建办公大楼使用1987年初,一湾油气库进行扩容建设,为附近浮法玻璃厂在当年建成投产提供能源支撑,新建储罐容积合计41000立方米。
责任 担当见证、参与和担当为城市发展提供动能城镇化建设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来破旧零落的小渔村在政策支持下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都市,并带动周边城市一起走向繁荣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居民生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让油库又一次思考转型的新方向。
1989年的四海加油站1987年2月,四海加油站建成营业,更大范围地向城市交通提供能源1987年11月,油气库再次扩建,在成品油储罐不远处,加设了球型和卧型液化石油气储罐,共计1800立方米至此,油库成了油气库。
一湾油气库液化石油气储罐1988年3月9日,一艘来自国外的LPG(液化石油气)船“安龙”号停靠在一湾码头“这是深圳停靠的第一艘LPG船,我们非常好奇当时我的老同事刘一帆负责接卸工作,带我到船上参观如今刘一帆退休了,但我们每次见面说到‘安龙’号都会很激动!” 对于这艘永远留在油气库历史进程图上的船,吴浩波至今记忆犹新。
一湾油气库码头及油气库全貌这艘船运输来的液化石油气通过一个又一个胖墩墩的铁罐密闭封装,再以成品的形式供销相比更侧重为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支持的柴油和汽油,液化石油气更注重保障民生需求这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主要供给老百姓家庭生活和逐渐增多的餐馆酒楼所用。
“你见过液化石油气吗?”吴浩波说道,“家里以前需要换煤气,换的就是这个铁罐,一罐能用上一个月左右”随着楼房增多,以往烧柴火的方式逐渐被煤气灶所取代现在,尽管大部分居民楼已接入燃气管道,但液化石油气依然是民生用气的重要保障。
一湾油气库油罐区随着国内油气产业链条逐渐完善,原本依赖进口的油气库也经历了几次改制1996年,一湾油气码头年吞吐量达90万吨,过罐量达89万吨松湖加油站、大朗加油站、石厦加油站相继建成2008年,中国海油收购接管后,一湾油气库的业务量、效益均大幅度提高,。
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折射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反映着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速度一湾油气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城市发展提供动能2011年,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油合作建设海上世界橇装加油站。
这是中国海油投运的首座橇装式加油站,以支持城市公共交通
中国海油投运的首座橇装式加油站2010年,油气库投用活性炭吸附式油气回收装置,应用总系统节能等多项专利。一湾油气库还推动“油不落地”等节能环保各项措施,让油气库以更加清洁的方式为城市提供动能。
一湾油气库油气回收装置2015年12月,深圳光明新区发生山体滑坡一湾油气库迅速响应深圳市政府救援号召,吴浩波带队前往现场为救灾提供柴油到了现场,吴浩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油罐车改装流动加油,利用油车罐的电泵将柴油加到救援车辆油箱里。
他带着60多个兄弟两班倒,夜以继日几乎不眠不休,奋战了28天“我跟着工程车,大家蹲在地上啃干粮,”吴浩波回忆起那些天,“想到能救人,我感觉不到累,浑身都是劲儿”在这场救灾中,一湾油气库完成柴油配送90余车次,供油145万升。
为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现场供油创新 转型新的春天逐步形成具有海油特色的供应链智能示范基地2016年12月,一湾油气库油气周转量首次突破百万吨随着中国海油油气产业链逐渐发展完善,一湾油气库有了更加稳定的油品供输来源,成本和价格也逐渐降低,为中国海油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然而,油气库还在琢磨着一件大事,那就是进行智慧化转型,建造一个“智慧油库”。
一湾油气库中控室走进二楼会议室,中国海油“1534”总体发展思路醒目地粘贴在墙面上如今,一湾油气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正先行先试打造“智慧油库”,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老油库逐步焕发新生机来到控制室,吴浩波用对讲机叫来一个年轻人——油气库的技术管理员陈帅祁。
吴浩波开玩笑说,他年轻的时候,当油气库经理“可简单了”,而随着时代发展,油气库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工作业务也复杂起来2017年,一湾油气库搭建起“智慧油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两化”融合仓储管理新模式,控制室就是整个油库的“大脑”。
操控这个“大脑”,需要懂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的人才,陈帅祁就这样来到这里。
一湾油气库发油台“通过这个界面,可以随时掌握油罐的储卸油实时数据和油气库几个关键地点的安全相关数据”陈帅祁操作演示给我们看,“目前都处在安全区间”“我们不断加大安全管控智能化建设力度,以前人工储卸油如果不留神会出现意外情况,现在储卸油有自动机制,到了安全区间就自动停止,很方便。
”吴浩波说,油气库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全系统联动,如有提油需要,可以线上预约,到场打单,在安全检查后就能自主提油
司机正在用自助操作终端进行提油开票操作来到入口处,这里正有几个槽车司机等待加油司机将身份证放在机器上,“嘀”的一声,系统跳出他的全部提油信息一湾油气库现在运用三证合一的提油方式(身份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三证都符合要求,才可以提油。
信息化管理模式还能帮助油气库降低货权风险,提高货品交易的安全性。
一湾油气库2022年获得三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通过信息化创新平台,一湾油气库打造了涵盖油库综合作业管理、智能装车控制和在线密度计、安全仪表系统、自动换票等功能高度集成的智能化仓储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安全检查全覆盖,优化车辆安检软件,完善手持终端功能,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让仓储物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得到很大提高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湾油气库逐步形成具有海油特色的供应链智能示范基地
迎来发展的新春陈帅祁说,来到一湾油气库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在一线,脚贴着地面,手摸着阀门,眼看着管线,能最真切地感受到油气资源产、供、储、销的环节流转他对于油库的智能化建设很有热情,希望能够用新生一代的力量,将一湾油气库的风云故事续写下去。
一湾油气库油罐区曾经的泥泞小路如今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这片土地见证着改革开放之初的风云变化也承载着能源报国的碧海丹心吴浩波今年57岁了跟他同批进来的同事基本已陆续离开了岗位可他还坚守在这里与这座历久弥新的油气库一起奋斗
更多推荐
文字 | 陈熠文 吴慧美图片 | 彭建进整理制作 | 吴慧美责任编辑 | 刘瑶监制 | 张宗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