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诗经》特点:一,简单易懂;二,来自于民间传唱,容易传播;三,都是美好的《论语》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都是描写那些美好的、纯真的,思想都是无邪的、纯净的、干净的。
为什么要兴于《诗》?因为《诗经》简单美好,经常学习美好的东西,心性和思维方式会变纯净、美好,并且诗词读上去很美如:“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搓,如啄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使不太理解,听上去就是很美好,看上去就是干净的立于《礼》:“立”是立身之根本礼讲得很详细,告诉一个人的行为规范、行为举止、行住坐卧、祭祀时、做事时、见长辈时、为政时的礼仪规范。
外在是礼仪、行为;内在核心是仁、德学习了礼,内在有仁德,外在行为有规范,有尺度,才能立足于社会,才可去从政,去经商成于“乐”:最后有所成就,成在“乐”上因为“乐”是修身养性的开始学《诗经》,学美好的东西,观察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心性和思维方式是美好的,思维变得无邪,变得纯净;立于礼,内在有仁德,外在行为有规范,有尺度。
有了美好,有了仁德,有了行为规范,接下来成于“乐”,用“乐”来修身养性时,同时成物、成事自然达到成己成于乐:是认真做事的态度,把事做好,自己也就会有所成就延伸到现在,兴于《诗》现在可以兴于一切美好的事物。
如:小孩学习,让他学习美好的事物小孩看的书、看的动画,动物也可以说话,花花草草也可以聊天,它们讲的话都是向上的、向善的、美好的、纯真的立于《礼》,现在立于德才兼备,内在要有德行,有仁爱之心,外在要有才华和技能,才能立足于社会之中,立足于天地之间。
成于乐,现在可以用很多兴趣爱好来修身养性如:书法、画画、音乐当我们认真地把事做成了,是在成事、在成物,同时也是在成己如:写字、画画,当把字写好了,把画画好了,这物成了,我们自己也就得到了成就生活中:成于花,养花可以修身养性。
把花养好了,性情从中会发生变化;培养孩子可以修身养性,认真地把孩子培养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样子,我们从中也在修身养性,成就孩子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事业上,把事业做好,是在成事,在成物同时事业也就成就了我们;成于工作,认真负责任地把工作做好,工作成了,我们在成物,在成事,同时在成就自己的心性。
成于乐简单闲来无事练练字,它没有那么多条件,可能写的没那么好,没那么高的天赋,但不影响在其中修身养性开始于美好,立于德才兼备,内外兼修,成于一件事,这件事是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美好,验证我们内在的仁德和外在的才华。
如:养好花,内在有仁德的体现有仁爱,爱花花草草,有才华,用正确的方法把花儿养好;做事业,有仁德,内心美好,外在有方法,有技能,成就事业孔子提出从事文化教育的基本程序和三方面内容:诗、礼、乐,指出了三者的不同作用。
他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还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诗”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让人懂得人生的真义“礼”能使人行为规范,树立人格,卓然自立于社会群体之间“乐”陶冶情操,使修身、治学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