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马一浮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以为伟大的博学大师,更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更难得的是,在那个出渣男的民国时期,马一浮先生守得一心,用情至深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个有着巨大成就的男人,却有着坎坷的一生。
1916年6月,马一浮先生陪伴在岳父的身旁此时他的岳父汤寿潜已经重病缠身,汤寿潜看着眼前正当壮年,尚且年轻的马一浮,眼中露出对后辈的怜爱“福田(马一浮的幼名),我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人生算是走到头了,可你的人生路还长。
你正当壮年,需要有个人来照顾你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仪儿若是泉下有知,见着你一直孑然一身,也会放心不下的你……真的不考虑再娶一事?趁着我还在,我也好为你操持”马一浮知道岳父汤寿潜这话是一番好心,但是他还是摇摇头拒绝了。
“岳父,我对不起汤仪自从她走了之后,我早就已经没有了娶妻的心思了何况,我也不好意思再娶别人家的女儿,耽误人家”听到马一浮这话,汤寿潜两眼流下热泪,他何尝不想念自己的女儿呢,只是看着马一浮这样优秀的后辈始终孑然一身,他也不能放心。
想到这些,汤寿潜的心中浮现出一个主意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ד福田,不如你就把我的三女儿娶了当你的续弦吧有她照顾你,我和汤仪也好放心啊”“不,岳父,这绝不可能我这辈子,都只有汤仪一人”见马一浮这样坚定的拒绝,汤寿潜也再坚持。
回首往事,马一浮和汤仪两人是何等的神仙眷侣马一浮于188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世家,马一浮的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作为家里的第一个男孩,父亲和母亲自小就对他严格要求马一浮的父亲是一名知县,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马一浮的父亲马廷培却是个清官。
马延培喜欢儒教思想,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这也为马一浮成为后来的国学大师奠定了基础马一浮的母亲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性,他的母亲何定珠出身名门望族,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知书识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何定珠嫁给马延培本是下嫁,只因马延培为官清廉,为人正直,获得了何定珠父亲的欣赏,所以才能抱得美人归。
因此,马一浮的母亲何定珠在家中很有地位,是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绝不是依靠男人的封建女性。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何定珠从小就给马一浮灌输不拘一格的文人思想,鼓励马一浮在思想上大胆研究,不懂就问不仅如此,何定珠还教育马一浮,钱乃身外之物,不要被利益蒙蔽双眼。
马一浮能够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的教育有这样优秀的父亲和母亲的严格要求,马一浮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比同龄人优秀很多八岁的时候,马一浮便能独立作诗,他所作的诗就连大人读后都自愧不如有人说,这样优秀的神童长大后难免会‘泯然众人矣’,但是马一浮没有。
十年那年,马一浮的父亲特意给他请来了当地最优秀的名儒大家教导这位大师教学十分严格,秉持着“严师出高徒”的原则,很少称赞学生但是在看过马一浮的文章后,老师连连称赞,表示这孩子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在跟随老师学习过程中,马一浮始终谨记着母亲的教诲,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有争议的地方就大胆的同老师争论。
在教了马一浮仅三年后,那位大儒老师便向马延培请辞了。原因是马一浮太厉害了,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给他的了。大儒先生感叹:“马一浮,真乃是神童也!”
十六岁那年,马一浮前去参加县学考试一同参加考试的还有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在这次考试中,马一浮一举多得魁首,而鲁迅获得了第37名,可想而知马一浮有多厉害一举夺魁后,十里八乡的媒婆都上马家来给马一浮说亲同时找上门的,还有马一浮父亲的好友汤寿潜。
汤寿潜是个极其耿直的人,他本来在朝中为官,但是因为看不下气朝中的腐败风气,一气之下辞官回乡。回乡后,汤寿潜认识了马一浮的父亲马延培,在得知马延培是个清官后,汤寿潜和马延培成为了好友。
这次,汤寿潜在得知马一浮夺魁后,亲自上门说亲想要将自己的爱女汤仪许配给马一浮不同于其他人的追名逐利,汤寿潜之所以想要和马一浮结亲是因为他在读过马一浮的文章后欣赏马一浮的风骨和文采考试榜单公布后,为了以示公平,都会将考生的文章张贴出来。
汤寿潜在通读了马一浮夺魁的文章后,连生说了三个“好”字他从这个年轻人的文章当中,读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一个文人不屈的风骨这正是打动汤寿潜的地方想到自己的女儿汤仪和马一浮年龄相当,汤寿潜当即决定将女儿许配给马一浮。
马延培见汤寿潜亲自上门说亲,也是吓了一跳他十分欣赏汤寿潜的品行,相信他所教导出来的女儿一定不会差马延培询问马一浮的意见,其实,但是说亲的人还包括很多达官显贵,马一浮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将来对他的事业也会有帮助。
但是马一浮一来是个孝顺的人,二来他同样敬佩汤寿潜就这样,马一浮遵从父母之命娶了汤寿潜的女儿汤仪为妻汤仪比马一浮小一岁,两人年龄相当,性格也相似但是不同于马一浮的才学渊博,汤仪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却大字不识一个。
嫁给马一浮后,汤仪很害怕马一浮会嫌弃自己没文化她偷偷看马一浮读书写字,一个人发愁马一浮看出汤仪的想法,耐心的对她说:“不能识字,比于盲行瞽,不能读书,比于盲行有时间我一定教你读书写字”马一浮也真的应诺,闲暇时间,他会带着汤仪坐在书桌前,挽着她的手教给她识字,教给她握笔。
汤仪不仅聪明,而且在学习上很刻苦。在马一浮的教导下,她不仅学会了写字、认识了很多的字,还学会了作诗。
汤仪兴奋的把自己所做的诗拿给马一浮看,马一浮笑着夸奖她,真心实意的为她骄傲两人度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时光后,马一浮就要到离开家到上海去求学了看着即将离开的丈夫,汤仪的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她舍不得新婚丈夫,另一方面,汤仪也知道,马一浮不是一个普通的男子,他有自己的才华和远大抱负。
离家前,汤仪嘱托马一浮注意身体马一浮嘱托汤仪不要放弃学习,可以给他写信汤仪记得马一浮的嘱托,在学会了更多的字后,给马一浮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收到信的马一浮也耐心回信两人虽然分隔两地,却始终保持着通信联系,距离并没有阻隔他们的感情。
然而不久后,马家的情况突变马一浮的父亲突然瘫痪,三姐和母亲早已去世,大姐已经出嫁,二姐也在不久后突发疾病去世马一浮在外为了新思想奔忙,匆匆回家看过一次后,又不得不匆匆离去整个家中只剩下汤仪一个人苦苦支撑。
汤仪为了不让马一浮分心,嘱托道:“你且安心在外求学,家中一切有我”有此贤妻,也让马一浮在外忙碌时对家中多一分安心然而马一浮不知道的是,此时汤仪也是重病缠身为了支撑起家里,汤仪整个人变得消瘦,头发枯黄,累得像是老了十岁。
因为太过操劳,汤仪年纪轻轻换上了肺病,夜里不停的咳嗽,不得安眠
为了让马一浮安心在外奔忙,汤仪从未提及自己的病情直到不久后,马一浮接到家中亲戚的电报:“汤仪病危,速速回家”马一浮如遭雷劈,他赶紧回到家中,却没有来得及见汤仪最后一面此时他那温柔美丽的妻子已经躺在了棺材中。
三年的夫妻时光,足够马一浮用一生来怀念爱妻去世之后,马一浮的心像是空了一个大洞他再也无法接受任何女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学术上岳父汤寿潜被马一浮十年如一日的深情所打动,想要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马一浮做续弦。
马一浮摇头拒绝,“此生,我唯汤仪一人,如违此誓,天打雷劈”直到1967年,84岁高龄的马一浮先生去世。从始至终,他都只有汤仪一个妻子。因为没有续弦,他也没有留下后代。
尾声他用自己的一生守住了自己对爱人的承诺,在那个年代,用情如此的男人,实在是难得。马一浮先生不仅德才兼备,而且用情专一,真乃是万世师表,吾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