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矛盾时,讲道理有用吗?如何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

admin 2023-09-25 08:19:09 浏览量:0
问题描述:
最佳经验

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遇到矛盾时,我们总希望对方讲道理,但若是我们自己理亏,多半会把道理丢在一边。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就在《韩非子解老》一文中见过“道理”一词。

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倚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我们明明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在《说理》一书中,站在“哲学何为”的高度,阐述说理的目标:我们基于对一件事情的认知,以说话或文字的形式让对方理解,并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

即便我们想做知情达理的人,可难免也会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可见,说理亦是一门学问。

如何以理服人?

本文介绍三种说理的有效方法,即因事说理、寓说于理和系统说理。

因事说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长篇大论说理。大家处在共同的事情之中,讲说道理多半只是三言两语的指点。我们不妨称之为因事说理或因事言道。

因事,说理,是基于事实且围绕问题逐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说理方式可以围绕问题的关键点,避免把道理越说越偏,或颠三倒四。

比方说,我们在与人吵架的时候,一件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本可简单解决,奈何因为道理没有说到点子上,反而让情绪代替了理智,言语渐现攻击性,还不惜“翻旧账”,不断放大矛盾的焦点,进而导致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那么,如何因事说理呢?

1、由一个具体的事例出发,通过事例引出道理,既能增强说服力,让对方更直观地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让事情得以高效地解决,避免当局之人彼此陷入胶着;

2、个性化因事说理,应就某人的实际情况,以及某事的现状而论,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回答。

举个例子。

孔子的说理,体现在因材施教上。

在《论语为政》中,弟子有四,皆问孔子何为孝。

孔子答孟懿子孝是“无违”,答孟武伯是“父母唯其疾之忧”,答子游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答子夏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不同的人,他们所历经的事情各异,倘若脱离此人的认知或是所处环境而说理,听者易闻之而不知其所以然。

进而,因事说理并不意味着所言之理只是针对这件事的道理。

孔子曾言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明白道理,是为了贯通不同的事情。

寓说于理

甚至,讲一个故事,目的只在说理。通过叙事说理的典型体裁是寓言。寓言是引向特定道理的故事。

故事总能引我们入胜,使我们从中领悟一些道理,继而解决实际问题。

以叙事的方式说理,可以先讲故事。

比方说,孟子讲了个子产遣人把鱼放生的故事,引出结论“故君子可欺以其方”。

若不严明结论,听者难以明白故事里要说明的道理。

然而,有些故事的道理已然明了,却因为我们的画蛇添足,而掩盖了原本的立意,那就真的是画蛇添足了。

站在佛家的角度来说,寓说于理比比皆是。

通过一段禅宗的偈子、公案,或是一幅经变画,教人明辨是非,与人向善,莫不如是。

以寓言来讲述道理,可以让听者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道理因此也变得更加具象化。

说者叙事,明示或暗喻,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将同一个道理告知他人,不仅需要视说者对该道理的理解程度,更需要了解听者可以接受的程度。

否则,听者不知所以然,说者也难以将道理解释清楚。

讲了道理,等于没讲。

系统说理

引用叶适的话说:“物有止,道无止也。”

他担心道理汗漫无际,建议我们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

通常,当我们阐述一个道理时,往往是东说一点,西说一片,极易导致听者难以理清说者的思路,对说者想要阐述的道理是一头雾水。

系统地说理,首先是深究。

陈嘉映教授提出了“哲学大致就是穷理”的研究思路。

既是在一个既定的哲学语法下对感知和语言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从一个道理追向另一个道理的过程。

将理推到尽头,推到不能再推之处,让一切都呈现出来。

如同剥洋葱般,将其层层剥开,直至问题的核心。

在向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追问时,穷理却似乎是发散的。

对于四处散落的道理,我们通过对“所以然”的追问,收归原理的统辖之下,进而形成一个系统。

程颐:“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格物”思想,建立了更系统的“格物致知”,并以此到达“知行合一”。

系统地说理,其次是贯通。

所谓“贯通”,即是将四处散落的道理串联起来。

我们在一探所以然的过程中,可逐步将各种道理连成一片,进而形成系统化的思考。

穷理的基本努力在于贯通道理,把不相连通的道理连通,找出矛盾的症结,且将它松解。

道理的贯通并非只是在道理世界中连通,是要让道理在事中贯通,所要贯通的是事理,即世界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融汇在我们的经验、情感和行为之中。

说理,不仅是自己知其所以然,也需要让听者懂其所以然。

总结:遇到矛盾时,要不要讲道理

世间万物的自然运行,都有他们存在的道理。

我们在遇到矛盾时,或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我们仍需讲道理。

如何讲才能以理服人?

简单来说,就事论事,对事,也要对人,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且系统地将道理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知有所为,有所不为。

sdfsdf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推荐

安徽小伙修脚30年刮下万人脚皮作画(修脚皮视频手法刀法)速看,

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巴斯德大家也许了解过卖油翁的故事,卖油翁能够非常熟练地将自己的油倒入油壶之中
详情

人生需要立志(人要立志并且要行动的句子)这样也行?,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讲话原文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
详情

人生需要立志议论文800字(人生需要立志议论文600字)满满干货,

人生当立志无志则人难做,事难成人生中的大多数人,都被生活的重负压在身上,如同一块巨石压身,喘不过气来的确,我们的生活太沉
详情

为什么要树立高远的志向(为什么要树立远大理想和神圣使命)居然可以这样,

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决定了他的高度,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鸿鹄是要像大
详情

谈谈立志对人生的意义(对立志的见解)学会了吗,

什么是立志?志向不同于目标,如果说目标影响这个人一生的成就高度;志向影响的就是其生命的质地纯度换句话说,立志就是下决心成
详情

如何写立志向作文(立志作文怎么写)墙裂推荐,

回顾这二十几年的人生,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立志学习的?我想肯定不是在学校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心智不成熟,完全不知道自己为
详情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精选推荐

四川地质公司(四川地质队多久改制)学会了吗,

原标题:四川小伙立志投身中国地质事业9月4日,郑长佩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迎新点长江日报记者陈玲 摄长江日报讯(记者陈玲通

安立欣简介(安立盛简介)一篇读懂,

原标题:安立志 | 清代查处《红楼梦》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那首著名的短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安立泽百度百科(安立勇个人简历)学到了,

原标题:安立志 | 明清禁毁《水浒传》《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该书元末明初问世,数百年来,命运多舛,有识之士却予

新疆当医生怎么样(新疆当医生待遇)万万没想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应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南下,跨越5000多公里,于米提江·阿

地震中救出12岁的少女是谁(12年前地震女孩嫁给他救命恩人)学会了吗,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这句话非常适合送给12年前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2008年5月12日,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