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把叔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看文
后台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好梦
作者:酱姨
来源:她晚(ID:tawan718)



杭州女子小陈是名上班族,平时工作劳累,便想趁着周末和朋友去按摩放松一下。然而让小陈没想到的是,这次按摩的经历,居然成为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当天到了洗浴中心后,工作人员给小陈安排了一位男技师,小陈心里有些不自在,但也没有多说什么。由于小陈和朋友选择的项目不同,因此两人便分别由技师带领前往不同的房间。一开始,技师给小陈按摩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但随着按摩过程深入,小陈渐渐觉得有些不对劲。当脸部项目做完后,技师便开始对小陈动手动脚,进行胸部按摩。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侵删这让小陈感到十分不适,但考虑到房间内只有自己和技师两个人,小陈担心反抗会惹恼对方,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便只是出声提醒。然而,小陈的表现却让对方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地对小陈揩油,甚至直接趴在小陈的身上,抚摸她的隐私部位。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侵删小陈不敢反抗,只能强忍不适,一直坚持到按摩结束才选择报警,该技师也被依法拘留。可是,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侵删不少网友质疑小陈为什么不去专业的按摩店,反而要去“不那么正规”的洗浴中心。也有人说,小陈选择男技师给自己按摩,本来就是别有用心。甚至还有人认为,小陈在遭受侵犯的过程中没有反抗,说明她自己也很享受……对此只觉得荒唐至极,什么时候,受到伤害的人反而变成了该被指责的那一个?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投稿。主人公名叫小禾,她与一家摄影工作室约定,拍摄一组私房照片。在拍摄前,摄影师对小禾提议,认为她适合拍摄性感风格的照片。而后,摄影师又建议小禾可以喝点酒,营造出一种“微醺”的状态,这样拍出来的效果更好。出于对摄影师的信任,小禾也没有多想,便答应了摄影师的请求。然而在拍摄时,摄影师却不断要求小禾摆出一些大尺度的动作,还美其名曰是“拍摄需要”。小禾感到有些不适,但也没有拒绝。可紧接着,摄影师却直接对小禾上下其手,甚至抚摸小禾的私密部位,强行与小禾发生了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而由于男女力量悬殊,小禾全程根本无法反抗。事后为了取证,小禾假装暧昧地与摄影师聊天,质问他为什么要与自己发生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而摄影师的回答却是:“欲望战胜了理智。”小禾的遭遇实在令人同情,可没想到的是,当小禾将聊天记录放出后,却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既然小禾是被摄影师强行侵犯的,那为什么两人的聊天记录却暧昧不清?”小禾解释称,自己作为已婚女性,没有理由也没有动机去做这样的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被侵害本就难以取证,再加上由于自己没有受到外伤,因此只能采取套话的方式来证明。尽管小禾极力解释,可网友们的骂声不止,最后,小禾无奈之下只得将账号注销。

小陈与小禾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有许多女孩都曾有过类似的遭遇。事实是,有大部分女孩面对这些伤害时都会选择闭口不谈,只有极少数能够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前不久的热播剧《底线》中,就讲述了一个女孩勇敢面对伤害,维护自己权益的故事。李芳凝是一家公司的销售,长相漂亮爱打扮,性格开朗,工作能力也十分出色。由于父亲出轨导致家庭破裂,因此李芳凝的母亲十分厌恶长相漂亮爱打扮的女人,认为她们都不检点。而李芳凝就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责骂与偏见中。
图片来源:电视剧《底线》,侵删因为长相漂亮,在公司,李芳凝经常会受到男同事的骚扰。每次李芳凝也都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选择忍气吞声。可是,李芳凝的忍耐没有换来对方的适可而止,反而是一次次的变本加厉。终于,李芳凝决定反抗。在又一次被男同事性骚扰时,她选择报警,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图片来源:电视剧《底线》,侵删所有人都不理解李芳凝的做法,认为是她小题大做。就连母亲也指责她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为什么会偏偏骚扰你?”可是,只有李芳凝自己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前,她下了多么大的决心,才能勇敢地站出来。最后,在其他女生的帮助下,李芳凝打赢了官司,也获得了母亲的理解,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电视剧中的结局无疑是美好的,可现实中,仍然有许多“李芳凝”,还没有办法从伤痛中走出,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衣服穿那么少,平时生活一定不检点……”每当案件发生时,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的话。而这些话语,也是多数受害者在遭受伤害以后选择沉默的原因。什么是受害者有罪论?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所谓的受害者有罪论是指,当案件发生时,一些人不会谴责施暴者,反而会去责怪受害者,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因为受害者有问题。“她穿了短裙”、“她半夜独自一人外出”、“她喝了酒”、“她去了不良场所”……在怀揣着“受害者有罪论”思想的人们心中,以上这些才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可事实是,有些女孩没有衣着暴露,没有独自外出,没有喝酒,也同样地遭到了伤害。“受害者有罪论”本质上是基于人类本能的认知偏差,这是一种偏颇的,非理性的逻辑。在这种观点的作用下,施暴者的行径会被模糊,受害者的缺点随之被放大。这样的思想,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受害者在极端情绪下,转化为施暴者,上演出另一种悲剧。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教了我的女儿二十年,让她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而你却一秒都没有教过你的儿子,不要伤害他人。”女生有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也有去酒吧玩的自由。女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施暴者们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保护花最好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不让花盛开。
祝好。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作者:酱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一饮三百杯的当代奇女子,这里是新时代女性生活指南,与千万女性一起做最飒的自己!微信公众号:她晚(ID:tawan718),转载请联系“她晚”授权。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