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收藏!22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admin 2023-09-25 10:53:51 浏览量:1
问题描述:
最佳经验
欢迎加入23年成都高校马理论考研交流qq群:778085429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

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其中商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发展阶段,资本拜物教则是拜物教思想的完成形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中,都提出了拜物教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之后,在《资本论》这部宏篇巨著中,马克思完成了对拜物教思想的体系性建构,他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揭示,说明了拜物教理论包含了三个不断递进的逻辑层次。

马克思实践交往理论

各门科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交往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一家学说把交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考察。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钥匙。实践的交往性概念是阐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关键。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体系下,劳动者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反过来支配劳动者。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阐述了私有财产的关系,继而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而且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的其中之一,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三个崭新因素的重要部分。在马克思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化之前,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做了相关解释和研究(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但都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甚至连剩余价值这个概念也没有提出来,只有马克思使剩余价值理论完全正确。因此,只有知道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见解,同时明白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贡献,才能正确理论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使全部经济学发生革命”。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

分工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一种社会活动组织形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备环节,它连接和支撑着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矛盾产生的源泉。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总结前人关于分工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从关怀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角度出发,创立发展了自己的分工理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有机体思想。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他指出:“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就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辩证汲取了先前思想家有机体学说的思想养分,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图式的高度浓缩。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一个古老性问题,又是一个现代性问题。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上的思想家并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是却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作了铺垫。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旨趣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

现实生活的生产不只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和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是全面生产。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的生产的全面性,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人的生产摆脱了肉体的直接存在、直接需要的局限性,生产的动力不仅在于肉体的直接需要,而且在于超生物性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等。人的生产的全面性,出自人的本质的全面性,人在生产中,“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后来马克思深化和丰富了《手稿》中提出的“全面生产”的概念。

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庄严地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言》中“两个不可避免”后来被表述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提出的。因此要明确“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提出的背景,才能进一步了解其内涵外延及辩证关系。从“两个必然”到“两个绝不会”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对于社会形态更替演进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具体。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依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依然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完整系统地将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架构展现给世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问题,是关系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它的诞生是国家学说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它公开申明自己的国家学说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得到广泛传播。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与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时还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重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透彻地阐明了党的性质、目标、策略等,同时也包含着对政党建设基本规律的探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建立和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过程中,(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不断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目标、使命、策略等,创立了丰富的建党学说。它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方向,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形态理论在唯物史观乃至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列宁所说,与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一样,马克思“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及更替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是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是共产主义运动依以立足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其最初的理论关注点是西方社会。19世纪50年代,当马克思完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后,便把研究视野转向东方社会,直至其晚年的《民族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对东方史前社会的考察。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究持续了30多年,在此过程中,他剖析了东方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结构,阐释了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和东方特有的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社会实施的暴行,探讨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发展道路,在改造资产阶级东方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东方社会理论。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经历了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三个阶段的思想构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重大转型,其中包含了对欧洲中心论世界历史理论的修正与发展,以及对东方经济不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特殊道路的实践探索和未来展望。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是一个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系统结构,即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动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有:人类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阶级关系(革命)或改革。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发展历史的考察,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他们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多元要素影响又相互交错的系统结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设置的实践问题。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专题探讨俄国公社是否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过渡到公社的现代形态的可能性,并十分形象地借用象征古罗马士兵战败受辱的所谓“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资本主义这道“轭门”。“卡夫丁峡谷”实际上已成为此后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探讨东方社会现代发展所须面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专门术语。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借用牛顿经典力学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律为理论模型来表达唯物史观的深刻思想,所运用的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及对角线这些自然科学的概念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观内涵。恩格斯阐述历史合力论思想的文本中,有且只有一处用到力的平行四边形,出现在《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便是学者认定恩格斯采用物理学中力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来借喻其历史合力论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律运用于人类历史领域,以此来形象地表达历史结果也是由不同的社会力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最终融合而成的,这个结果就是历史合力。很明显,历史领域的不同的社会力(或分力)虽然也有大小和方向,但却无法用自然科学的计数法来表示,因此恩格斯所说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只是个隐喻。

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体系形成的标志。自由人联合体是《宣言》全部思想的理论旨归。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进行深度剖析,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进行开放性的理论建构,(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预判,并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理论构建,从而勾画了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文明的理想社会形态,为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走向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列宁灌输理论

列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自产生之日起,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迄今为止,仍有不容小觑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灌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此,新的建设路径需融合列宁灌输理论的精神内核,契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列宁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

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成败兴衰的重大实践问题。列宁以领导权为中心的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先河,深刻改变了俄国面貌和世界面貌,清晰地勾画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思想轮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印证了列宁领导权实践的历史合理性。

创作:四川马理论考研之家

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获取更多解析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四川马理论考研之家

sdfsdf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推荐

画家姜立法(姜立贤简历)难以置信,

姜立志现为天津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天津画院签约画家、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艺术研究
详情

湖南治疗癌症的中医(湖南民间治癌老中医)这样也行?,

今年9月,抗癌8年的阳光少年杨汶宪入学南华大学一年了。这一年里,他获得了不少竞赛的荣誉,获得了“芙蓉学子”奖学金和“中国大
详情

大侠传单机版内购破解版(大侠传破解版)满满干货,

国产武侠游戏《大侠立志传》目前还处于抢先体验阶段,近日官方发布公告称,他们更新了一个版本,开放了创意工坊2.0事件编辑功能
详情

曙疆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曙疆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杨国洪)燃爆了,

  中新社新疆伊宁10月24日电 题:新疆“曙光女孩”逐梦跑道:重拾自信 立志为师  作者 胡嘉琛  回忆一个多月前的经历,18
详情

青年应该立志做大事而不应该(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作文800)全程干货,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目起壮志;一百年长河浩荡,荡胸生豪情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
详情

立志是成功的基础(为何立志)全程干货,

当代人的目标阉割01现在人都觉得立志很遥远,很陌生,这他妈太真实了!!!回顾了从高中到大学,再从大学到研究生,我遇到的同学
详情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精选推荐

四川地质公司(四川地质队多久改制)学会了吗,

原标题:四川小伙立志投身中国地质事业9月4日,郑长佩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迎新点长江日报记者陈玲 摄长江日报讯(记者陈玲通

安立欣简介(安立盛简介)一篇读懂,

原标题:安立志 | 清代查处《红楼梦》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那首著名的短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安立泽百度百科(安立勇个人简历)学到了,

原标题:安立志 | 明清禁毁《水浒传》《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该书元末明初问世,数百年来,命运多舛,有识之士却予

新疆当医生怎么样(新疆当医生待遇)万万没想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应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南下,跨越5000多公里,于米提江·阿

地震中救出12岁的少女是谁(12年前地震女孩嫁给他救命恩人)学会了吗,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这句话非常适合送给12年前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2008年5月12日,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