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为朝廷取士 , 但考中的人才 多不效忠朝廷。
致使乾隆晚年下令编纂《贰臣传》把明朝官吏卖身投靠清朝的名人,无论贡献多大,即如洪承畴 钱谦益之流 150余人, 统统明确载入史册,以儆效尤。
其实科举考出来的进士“讲究节操”的也有,比如刘理顺,但这类进士比例不高。考试大多是为了当官,“天子门生”多为生计,复合人之常情。
《明史·刘理顺传》和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都提到了 明亡殉国的状元刘理顺。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位状元孙伏伽,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代状元刘春霖,1282年间共出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记载的)。 据计六奇统计宋,元, 明三朝殉国的状元有11位呢。
刘理顺(1582-1644)原籍山西,明初迁尉氏,二世祖迁杞县花园村。万历三十四年中举,以后27年连续9次进士落榜。 直到崇祯七年(1634),殿试策论依然被主考官列为下等,第二百七十三名。
幸运的是崇祯亲自审阅了所有殿试卷,赞赏刘理顺的时评和忧国忧民,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奏章,纂修《明会要》,时年刘理顺52岁。 此事,《明季北略.卷二十一.刘理顺传》也有记载:
“ 理顺,字复礼,河南开封杞县人。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举于乡,凡十上春官不第。人惜公数奇,公自视夷然。至崇祯甲戌成进士,廷试第一。先是拟首李,上亲阅公卷称旨,遂擢冠多士,而李置二甲第一人.争荣之,公曰科名固分内事。昔宋王曾及第,或嘲之。公曰:平生志不在温饱。今兹之举,吾惧伊始,何荣为?人服其志。谓异时必卓有竖立。
初授修撰,丙子记注起居。己卯典闽试。其程式皆深于理学、湛于道德之言。逾年迁谕德。癸未分考礼闱,所得多文章节义之士。
甲申三月十九平旦,公入朝,门未启,大理卿凌义渠、侍郎吴履中至,传报贼骑入城,相顾愕然。俄传上崩。公抚膺大恸曰:理顺荷上特简,无所报效。国事至此,万死莫赎。
还寓,手书辇于壁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余何不然?既掇巍科,岂可苟全!三忠祠内,无愧前贤。
北面再拜自经。妻万氏、妾李氏及子孝廉并仆四人俱殉。一云:并婢仆十八人,合门缢死。
时为臣死君,妻死夫,子死父,仆死主,一家殉难者,以刘状元为最。
尝历考宋、元以来,以状元死事者,于宋得三人,何禀、文天祥、陈文龙。于元得三人,李黼、泰不华、李齐;而本朝乃五人焉。逊国之时,则黄侍中观;土木之难则有曹文忠鼐;北京之变,则刘文正理顺;而浙东有余庶子煌,江右有刘中允同升,先后皆死国事。
臣死君,忠也; 子死父,孝也; 妻死夫,节也; 仆死主,义也;
忠孝节义,萃于一门,可谓盛矣。可谓难矣。而刘公复以状元及第,兼此四美,尤盛中之盛、难中之难也。馨照青史,休哉!”
(见《明季北略. 卷二十一.刘理顺传》)
崇祯对刘理顺有知遇之恩,他随崇祯而去顺理成章。
----科举那点儿事儿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