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性最基本的含义是,“以推理行为实现有目的的结果的能力”[1]。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两点,第一,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性的时候,我们是指他/她的思考和行动是有意识的;第二,这还意味着,人们主要运用逻辑思维,以推理的形式进行思考和行动。理性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是区分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基本标准。具体地说,如果某人甲以下面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就认为他/她是理性的。某人甲做出了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陈述:第一,自我保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属于人类本能的一部分;第二,乙是生活在某一地区的人类个体;第三,乙具有自我保存的本能。
2.为了更好地说明理性的含义,我们还需要区分理性(rationality)和理由(reason)。“理性的”(rational)和“合理的”(reasonable)英文词汇均源于拉丁词根“ratio”,它们最初的含义是相同的,可以进行互换。但是到了现代,这两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合理的”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一种社会美德,而“理性的”在很多情况下则被等同于“精明的”。就前者而言,大众传媒在报道新闻时所使用的“双方应保持理性克制”和“培养理性的公民”的说法,其中的“理性”主要是指一种社会美德,它意指“健全的判断力”或“明智的”。就后者而言,我们可以举一个消费者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存在一个消费者丙,因为家里的洗发露用完了,于是,就打算近期购买一瓶新的洗发露。消费者丙为了购买新的洗发露,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存储了市场上现有的洗发露的各方面信息(品牌、功效、服务、价格、用户评价等),然后,他/她对这些信息进行简要分析,最终决定购买A类洗发露。不过,丙并没有立即购买这种洗发露,而是选择在售卖这种洗发露的商店进行打折促销的时候。很显然,消费者丙是精明的,他/她所遵循的原则可以被概括为“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理性除了上面所说的含义外,还可能具有如下两种含义:第一,“健全的判断力;明智的,理智的”;第二,“精明的”。[2]就后一种含义而言,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更具抽象性和学理性的例子。[3]
3.理性作为人类独有的能力,在人类的信仰和行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理性被应用于信仰领域时,它是指:第一,某人持有一些信念;第二,某人能够为这些信念提供一些理由进行证明;第三,某人对于自己所持有的信念保持开放性,他/她会倾听反对者所提出的理由,并对自己所持有的信念进行反思。当理性被应用于行为领域时,它是指:第一,某人提供一些理由为他/她将要做出的行为进行证明;第二,某人按照那些理由采取行动。这些理由在较低的层次上是某人对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评估,然后选择最符合其意图的手段。在较高的层次上则是依据某人所持有的形而上学和道德原则,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某人所持有的信念。需要强调的是,“理性的”和某人所持有的信念的真实性并无必然联系。比如,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们相信巫术是真实存在的,那些被认为精通巫术的人对于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重大威胁,于是,他们支持政府和宗教组织开展猎巫行动。最后,知名哲学学者赵汀阳所提出的初始政治状态下的“游戏条件”更有助于人们理解“理性的”信念和行为的多样性,它是指:“(1)每个博弈者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包括自己的专属利益(加粗为原文所有——引者注)和自己可及的共享利益。在专属利益与共享利益之间不存在预先的偏好排序(比如不存在‘专属利益总是优先于共享利益’这样的排序),而仅仅考虑某种利益——无论是专属的或是共享的,是否是自己可及的最大利益。(2)每个博弈者都是理性的。在所有博弈者中不存在一个普遍通用的价值排序表,只有每个博弈者自己特殊的价值排序表。每个博弈者都将按照各自认定的价值排序表去理性地计算得失。假定某人p偏好x,即使其他人都认为x一钱不值,p仍然愿意为了x而牺牲别的利益,这一计算将被认为对于p是理性的。(3)每个博弈者都将不择手段地捍卫自己的利益和价值。(4)足够多次的连续博弈,类似于历史的效果。(5)每个博弈者拥有关于其他博弈者的部分知识。(6)每个博弈者各自拥有不相等的初始策略知识,但可能的策略是有限多个的。每个博弈者都能够模仿并且学会其他博弈者的优势策略。”[4]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一幅充满诸多可能性的复杂的世界图景。
[英]戴维·米勒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新修订版),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73页。 ↑ 同上书,第474页。 ↑ “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收益。”(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页) ↑ 赵汀阳:《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