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选择理论当中,对于理性的理解十分形式化、简单、和明晰。大致地说,理性是一个选择主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基于已有的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最大化地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偏好。
这种对于理性的理解,被哲学家们定义成「工具理性」。理性选择理论家们希望,根据这种定义,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信息充分的前提下,我们总是可以找出最理性的那个选择。
如果不可以的话,一般要么是因为信息的不充分,要么是因为选择主体的理性能力不强。或者翻译成俗话,理性是那个总是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受骗、不犯蠢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和标准。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信息充分,主体理性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呢?有没有可能虽然我们是在根据理性做出的选择,结果却永远选不到最好的那个结果呢?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最著名的就是囚徒困境实验,它反应了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这个实验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等领域被一再提起,每一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都对这个悖论的产生和可能的解决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尝试来讨论另外一个理性选择的悖论,看看有没有什么信息,是一个充分理性的主体没有办法用理性的方式处理的呢?或者说,理性选择是否存在着一种理解力上的界限,这种界限让选择主体永远无法有效地把某些最重要的信息转化成理性计算的一部分?
这个悖论的名字叫纽康姆悖论,提出者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威廉纽康姆。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哈佛知名的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他的文章《纽康姆问题和两种选择原则》中提到了这个悖论对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挑战,从此以后它在哲学界声名大噪。
在今年年初,传说特斯拉公司的 CEO 伊隆马斯克用这个悖论与新任女友在社交媒体上欢乐互动,着实让纽康姆悖论又红火了一把。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悖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