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个问题,可以简单变成什么样的人让人看上去有理性。或者有理性者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排除掉精神失常的人之后,人有两种人性。
知性和理性。
知性的表现,是做事情、说话时,有抽象的原则做为根据。
但事实上,这个非常糟糕。极为容易引发精神失常。
比如说新手司机,在马路上开车的时候。所面对的所有画面,都是不符合自己所熟知的抽象原则--即教条的,即处处主客观不一致。于是就会自闭、焦虑、忧郁、汗如雨下,等等急性的、类精神疾病。
比如说,货拉拉上跳下去的美女。等等等等。
都是这种死抱着抽象(甚至可以说是文字版)原则引发的问题。
无理性的人,包括知性的或神经病类型的。容易被我们所感知到,但我们一般说不上来是吧。
我可以总结一下,:
1.主语是要讲给宾客听的,主语被喷出口的一瞬间,要充分考虑到宾客,要将心比心。很多非理性的人,所说出来的话,主语一被喷出来,就让人莫名其妙。你猜货拉拉司机为啥不接话?你想像爱因思坦如果和一个扫地阿姨说相对论。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好像这话根本就不是对自己说的。由于我是研究自闭症儿童的,我可以举个例子就是说自闭症儿童很晚搞不清楚你我他,要知道这你、我、他是作为主语的,是要充分考虑对方感受才能摆出来的。
2.问的问题不具有超越的性质。当父母听到孩子问出:“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这句话的时候,说明孩子从“红色、蓝色、黄色”抽象上升到了“颜色”这个类。但如果反反复复问同类型问题的话,那么参考那个“教条式的原则”,它就不是理性的,而是知性的问题。小孩在学语言的时候,会反反复复问同一种问题,这都是正常的。当一个成年人,首次问:“我买哪台电脑好?”这个时候是理性的,当这个人反复问:“我买这台好,还是那台好?”,反反复复无有穷尽的时候,事实上他是将前一台电脑作为教条-根据,来比对下一台电脑。这是一种典型知性思维,而非理性思维。作过销售的人,会对这种客户非常的反感。并且,这位客户之后的话,一定不会将客服的心态放在心中思量--即反思。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自己烦的要死”。没有将心比心,没有自知之明。并且,如果这个在读学生要是反复问同一种问题的话,在老师看来,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资质太差。
3.有理性的人,一般能从自己的作品--作为、说话中,看出自己的错误。而且立马能看的出来。
4.将经验化作文字版,然后作为此后行事的依据的人,就形成了思维的惯性。这种惯性就是知性思维。知性思维“办事效率”是真的高,一个医生可以用这种惯性思维一早上看一百个病例,像个看病机器似的。当一个人,将这一段记忆作为对象,放在脑中“回放”,此时就形成了第三视角看自己。那就是反思,是知性思维所不具有的思维,知性为了效率明显的自己赞成自己,而反思正好相反。他就开始怀疑自己做这个事情的合理性了,他的这个医术就要准备突破了。
5.如果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件自己在意的事情,都假设、自认为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首次发生。无经验来做为判定的尺度、本质、依据的话。那么首先我们就无法让大脑充分休息,我就不能按习惯来做事情--减少了刻板,并且只能谨小慎微、查颜观色--虚心向他人处学习,也就是要充分开动大脑,做出各种假设、各种自我否定。当你将你工作中看到的每一个“顾客”,都当作是一个“新人”来看的话,那就会需要调动大量的脑力了。他也就是个理性者,正像一个回到学龄前儿童时代的小孩一样。相反,知性嘴脸都是哪怕面对首次发生的事情,他也认为“我有根据”。比如说豌豆公主哪怕面对从未经历的、近一成死亡率的事情,他自认为有“充分的依据”,实际上是个抽象概念“自由”,她就认为自己百毒不清了。。。这都是知性作怪。相反,使人如沐春风的人,都不是套路的人,都是智商极高的人,极快速调动大脑来面对他人、把自己当作作品来程现给他人的人。
事实上,我们综合前文1和2的经验论述。我们可以抽象上升,即抽共项为一句话来概括:
无反思的人,就是非理性的人。
它一般并不以知识或者说宾语的长短来衡量。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也可以说话说的将心比心,使人如沐春风,知情识趣。当然,她知识匮乏,所以她不能做大事情,只能量力而为。假设他依然是以“抽象根据”来做为原则做(超过能力)事情的话,那么就是“我们乡下人都是这么做事情的.gif”,并且这个嘴脸也是无反思性的、恶形恶状的。
反思反思,反思的是什么呢?
就是在我的意识中(说话和做事情前),作为对象的这个东西,作为概念来说,其它人的看法。
它就是题目中说的“普遍”,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