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几乎所有行为,要么是出于理性,要么出于感性,又或者是两者平衡的结果。理性是树干,感性是树枝上开出的花。没有理性作为支撑,感性会变得虚无缥缈,没有感性的点缀,理性会变得枯燥乏味。这就是我谈论这两者的意义。
纵观我们世界历史长河,从单细泡生物,到鱼类,到爬行再到我们人类,这种发展是基于一种细胞进化逻辑上的演变,这是一种客观理性的存在。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没有生物会站出来说这是一种美,不管是五颜六色的鱼还是其形各异的动物。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就是一种理性。但是这种理性最后所表达出来的东西绝对是作为感性的材料。那么为什么这种理性不能只是单纯的表达一种理性呢?树不开花不会有果实,而我们的感性就是延长理性的唯一途径。一个物种最终所表达出来的形态,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对于感性的最高体现,正是这种体现,决定了这个物种的繁衍能力。那么我们人类作为灵长类之中理性的最高体现,其所表现的感性更多的是由内而外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心而感,而其他生物更多的是外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性结果。
哲学家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强调了意志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的人,他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一种由内向外所表现出的一种控制力和生命力。我们前文说过只有人类具有这种由内而外表现感性的能力,那么叔本华其实就是站在我们人的角度来看待理性和感性世界。他之所以反对理性主义,其实就是在肯定作为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感性力量。正所谓世间万物都是我们意志的表象,而非万物的表象。只有我们可以思考表象作为理性表现的感性,而理性和感性甚至是承载这两者的其他生物并没有思考的权利。那么我们人是否就是理性和感性的最高体现,我们暂且不敢下定论,但是我们利用理性和感性的能力绝对是第一的。世界在横向维度上绝对是浩瀚的复杂的,但是他在纵向上所表现出的理性却是纯粹的,树叶春天变绿,秋天变黄这就是一种纯粹的理性,它由理性所表现的感性结果也是纯粹的,一颗树的叶子不可能今年变黄色,明年变红色,当然排除特殊情况。但是反观我们人,上一秒可能是理性占上风,下一秒可能就被感性冲昏了头脑,所以我们要继续讨论作为人如何平衡理性和感性。
我们经常会认为程序员在感情方面可能会处于没有优势的一方,而实际情况亦是如此,那是因为理性思考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当面临感性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那么一个画家很有可能也是一个诗人,但是他很难成为一个科学家。艺术家是体现感性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较高的感性体现也是以理性作为支撑,就像梵高不可能不懂得色彩的原理,但丁不可能不懂得语言的逻辑。科学家则是体现理性的代表人物,他们也可能是画家但绝不如高更有名,同样最高理性的体现也是需要感性最为支撑,对于科学家而言,对于未来的想象力就是一种极高的感性能力。当然我们普通人大多数情况下既不能极高的体现感性也不能极高的体现理性,所以我们要平衡这两者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在大部分时间中,我们应该用理性来指导我们的感性。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麻烦都是感性占上风的结果,比如一时气愤砸了人家的车。所以我们要训练我们的理性,就像一颗大树,最主要的还是树干的部分。
作为理性和感性的世界,我们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过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