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
但相对于孔孟儒学、阳明心学、禅宗等流派而言,它却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犹如“矮人一等”,无缘于大雅之堂一般,微不足道。
那么,“理学”真正一文不值吗?
当然不是。
为什么?
因为“理学”在宋明时期时非常受欢迎,而阳明心学在当时反而名不见经传,只是后来阳明心学崛起,“理学”没落,于是才会渐渐被人低估。
甚至可以说,心学其实是从“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后人喜欢把朱熹与王阳明并列,这其实并不太妥,因为朱熹之“理学”,其实是继承于北宋的程颐、程颢,而王阳明的心学则继承于南宋的陆九渊,两人处不同朝代,所面对的学术环境不一样,很难并列做比较。
进一步地说,朱熹之“理学”,其实也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只是相对于过去人们较为注重章句注释,朱熹则把“理学”的关注点转向一种形而上的思辨而已。
对于朱熹而言,世界或许天地万物的本源就是一个“理”字。
什么是“理”?
所谓“理”,就是指“道理”或者某种类似天理的规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就是一种理;又如水往低处流也是一种理。
因此,在朱熹看来,“理”就是一切的前提和根本。
那么,如何才发现这个“理”呢?
朱熹的方法是格物,即对于某一种事物穷究其理,当究到最后,“理”就会自然显现,如王阳明年轻时格竹子,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同一个“理”,即天理,当你悟得这个“理”,也就懂得万事万物之理了。
从朱熹的角度来说,任何“理”,归到最后,都是天理,没有例外。
而这个天理,就是通过现实当中具体事物来呈现,尽管万物之理无穷无尽,但说到底,仍属于天理的范围,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但它映照到水中,却有无穷,有多少条河,就会有多少个月亮的影子,无穷无尽。
而这正是朱熹所说的“理”,于是他的学说就称之为“理学”。
由此可见,朱熹的“理学”并非一文不值,而是跟其它流派一样,有着深刻的内涵。
当然,任何流派的思想,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对于世界的看法和理解而已,并非真理本身。
有人低估某一流派,不过是它不适合于自己而已,并非是流派本身有啥问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