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朱子理学“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人伦”、“圣言”、“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朱熹认为做不到格物致知也就达不到入圣之境,“格物致知”是朱子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朱熹入圣之具体体现。
朱熹名句

1、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求学就如逆水行舟,一刻也不能松缓,否则将不进而退。
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治学固然不全在于读书,但是不读书就没有途径弄明白经义名理。
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
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的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
4、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虚心求教,顺应自然之理。这是学者应该遵循的道理。
5、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知,即明理、穷理;至于行,即把已得到的理见诸于行动,“力行其所已知”。
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古之君子如美玉而深藏不露,不为外界所动,后人以石充玉而且喜欢炫耀。
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修养品行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读书乃修身之重中之重。
以上意思属小庄个人理解,若有错误还请指正。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