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电影《封神》累计票房破10亿大关,距离预期的23亿还有13亿票房的差距。最初得知这部电影投资30亿,光是宣传就高达6个亿是,不少网友质疑这是部“洗钱”之作。

好在剧情、特效以及演员的付出,打破了大众对它的负面评价,看过的观众更是直呼《封神》理应“封神”,催促后面两季速度上线。给封神喊票房,是发自一种对艺术的良心,尤其是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背景之下。
拍电影其实跟搞科研学术之类的情况很相似,我们都知道钱从哪儿来,哪儿多哪儿快,命题作文是创作者最好写的鸡贼体例,这个课题那个课题,九成文科和艺术课题都跟垃圾一样。
但这种情况下还在深耕做慢活的人,观众发自内心敬佩。
没错,封神的文学本价值很低,但它是电影的绝佳框架,好文学本来就不意味着好电影,好电影往往都需要这种骨头是好的肉是烂的原作,导演的想象力不会被禁锢,故事的深浅很自由灵活。

有一部分电影,核心是拼美术的,直觉和执行力二者缺一不可,钱也是来一滴就被沙漠吸干。尤其是神神鬼鬼和古典美学的结合,乌尔善一直都很用力,方向也是对的,这种青铜时代半虚半实的东西,观众是发自内心希望能继续看下去。
既不能以小博大,又不是电影节路线,导演乌尔善《封神》出发的时候可能意气风发,没想到竟走到了最难的一条路上。
如今《封神》口碑一边倒,看过的观众几乎没有留下多少差评,未开播前的差评缘由,以及全网少有的差评原因也引发网友热议。
首先便是《封神》ip 太大,尤其是电影出现过太多太多两三分的烂片,大部分人一听《封神》这个ip ,第一反应是这部电影也好不到哪里去,哪怕有费翔、李雪健、黄渤的加盟。

其次,电影上映前内部口碑很好,导致观众期待值过高。看完之后感觉没有达到预期,可能因为很多剧情太耳熟能详了并没有给观众很大的感官刺激。
特效只能说及格,本来很期待这部的改编,结果剧情毫无新意,《封神演义》内容本就非常多且为人熟知,一个电影2个小时还要把所有内容全演完,就很考验剧情的新意和叙述角度,不然真的很枯燥乏味。

第一部感觉可惜的就是伯邑考那段剧情设计欠佳,本来可以起到起承转合作用,调动观众情绪,结果有点草率。黄渤对《封神》付出颇多,却因为喜剧人的人设,导致黄渤版姜子牙无法让观众入戏。

实际上黄渤样子是很接近原著的,演的很好,坐姬发马上,箭射过来的反应,还有跑的样子,都很接地气。另外,黄渤将大众心目中高不可攀的仙人演绎成了一个搞笑又接地气的凡人,在偏严肃的剧情中注入不少笑点,增加了本片的可看性和娱乐性,这也是《封神》作为商业电影的优势。
对此,大家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